什么是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可导致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其病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机械性损伤等,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抽液等,预防方法包括加强锻炼、擤鼻涕注意方法、游泳时注意保护耳朵、积极治疗鼻腔鼻咽部疾病等。
1.病因
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通道,儿童的咽鼓管较宽、平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部的感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免疫反应:急性中耳炎可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机械性损伤:如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游泳时呛水等,可导致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2.症状
耳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吞咽、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可向同侧头部放射。
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后,听力可有所下降。
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
流脓:鼓膜穿孔后,可有脓液从外耳道流出,脓液可为黏脓性或脓性。
3.检查
耳镜检查:可观察鼓膜是否充血、肿胀,有无穿孔。
听力检查:可了解听力是否下降。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4.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病。
对症治疗:耳痛剧烈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鼓膜穿孔后,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耳内进水。
鼓膜切开术:对于鼓膜明显膨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在鼓膜切开排脓。
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中耳有积液的患者。
5.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擤鼻涕时应注意方法,避免同时按压双侧鼻孔。
游泳时应注意保护耳朵,避免呛水。
积极治疗鼻腔、鼻咽部疾病,避免感染蔓延至中耳。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对于儿童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免引起耳毒性。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