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脐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婴幼儿脐疝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是由于脐部肌肉和筋膜未完全闭合,肠子或其他腹部器官突出形成的。多数在1岁左右会自行痊愈,少数需治疗。其原因可能是先天性发育不全、脐部筋膜胶原纤维发育不良、婴儿经常哭闹、低体重出生或家族遗传。家长应注意观察,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处理。
1.先天性发育不全:脐部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其皮下组织缺乏脂肪,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2.脐部筋膜胶原纤维发育不良、脐环缺损:胎儿出生后,脐血管即萎缩闭锁,脐部的瘢痕是由皮肤的瘢痕组织所构成,其结缔组织少而薄弱,且在婴儿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尚未合拢,留有缺损,形成脐疝发生的内在因素。当孩子剧烈哭闹、咳嗽、腹泻时,腹腔内压力增高,于是,腹腔内的部分组织就从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3.婴儿经常哭闹:如果孩子经常哭闹、咳嗽,会导致腹内压升高,从而增加脐疝的发生风险。
4.低体重出生:低体重出生的婴儿更容易出现脐疝,因为他们的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
5.家族遗传:如果家族中有脐疝病史,孩子患脐疝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婴幼儿脐疝在1岁左右会自行痊愈,不需要治疗。但如果脐疝较大、突出明显、难以回纳、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或者孩子年龄超过2岁仍未痊愈,可能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脐疝带、手术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婴幼儿脐疝:
1.减少孩子哭闹:尽量避免孩子哭闹,尤其是在进食后。
2.保持脐部干燥:及时清洁脐部,保持脐部干燥。
3.避免感染:如果脐部有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
4.注意观察:密切观察脐疝的大小、形状和症状变化,如果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选择合适的衣物:给孩子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摩擦脐部。
总之,婴幼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痊愈。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脐疝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预防脐疝的发生,避免孩子过度哭闹、保持脐部干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