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尿频是什么意思
神经性尿频是一种以尿频为特征但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由精神因素、排尿习惯、遗传因素等引起,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病因
目前,神经性尿频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可能导致尿频。
2.排尿习惯:自幼养成的排尿习惯,如不定时排尿、排尿时注意力不集中等,也可能导致神经性尿频。
3.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
4.其他:如尿路感染、尿道口炎症等,也可能导致尿频,但通常伴有尿急、尿痛等其他症状。
二、症状
1.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可达到每天20-30次,甚至更多,但每次尿量较少。
2.尿急:患儿往往不能憋尿,稍有尿意就需要立即排尿。
3.尿痛: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尿痛,但通常不严重。
4.其他:部分患儿可能会伴有睡眠不安、遗尿等症状。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的排尿习惯、精神状态等。
2.体格检查:包括泌尿系统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3.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以排除感染等因素。
4.其他检查:如B超等,以排除泌尿系统其他疾病。
四、治疗
1.心理治疗:通过与患儿沟通、解释,减轻其心理压力,有助于缓解尿频症状。
2.行为治疗:如定时排尿、排尿中断训练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
3.药物治疗:一般不主张使用药物治疗,但若尿频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等。
五、预防
1.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定时排尿,避免憋尿。
2.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预防感染。
4.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六、注意事项
1.家长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
2.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儿的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避免使用尿不湿等可能影响患儿排尿习惯的物品。
4.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应注意培养其独立排尿的能力。
总之,神经性尿频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若怀疑孩子患有神经性尿频,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