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烧心、反流、胸痛、吞咽困难等,病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反流物的攻击作用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食管pH监测、胃镜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注意治疗方案的选择。
1.症状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伴有反酸。
反流: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
其他:还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适、嗳气、腹胀、恶心等症状。
2.病因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但某些因素可能导致其功能减弱,如腹内压升高、食管裂孔疝等。
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的蠕动和唾液分泌有助于清除反流物。如果这些功能异常,反流物就会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刺激食管黏膜。
反流物的攻击作用: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的主要成分,它们可以损伤食管黏膜。
其他因素:吸烟、饮酒、肥胖、精神压力等也可能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3.诊断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诱因等,并进行腹部检查。
食管pH监测:通过监测食管内pH值,了解反流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和胃的黏膜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其他检查:如食管吞钡造影、食管测压等,可进一步评估食管的功能。
4.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避免饱餐、睡前3小时内不进食、抬高床头等。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避免饮用咖啡、碳酸饮料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特殊人群
孕妇:胃食管反流在孕妇中较为常见,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增大等有关。治疗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采取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等方法。
儿童:儿童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胃镜等检查。治疗方法与成人相似,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老年人:老年人的食管和胃功能可能下降,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治疗时应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同时关注并存的其他疾病。
总之,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但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积极配合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