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脐疝是怎么回事呢
小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多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儿时期,表现为脐部有肿块,哭闹、咳嗽、便秘时肿块会增大,安静或平卧时肿块会缩小或消失。大多数脐疝在1岁以内可以自愈,不需要特殊治疗,少数需要手术治疗。家长需要密切观察肿块变化,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保持脐部清洁。
1.什么是小儿脐疝?
小儿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通常是肠子)通过脐部薄弱区突出到体外形成的肿块。在胎儿时期,脐部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当出生后,脐部的瘢痕区相对薄弱,如果腹腔内压力增加,就可能导致脐疝的发生。
2.症状和表现
小儿脐疝通常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表现为在脐部有一个柔软的肿块,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肿块会增大,安静或平卧时肿块会缩小或消失。有些患儿可能还会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3.原因
小儿脐疝的发生与脐部的解剖结构薄弱、腹肌发育不完善以及腹腔内压力增加等因素有关。常见的原因包括:
脐部未完全愈合:出生时脐部瘢痕区未完全愈合,留有缺损。
腹肌发育不完善:婴儿期腹肌发育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抵抗腹腔内压力。
哭闹、咳嗽、便秘等:这些情况会增加腹腔内压力,促使脐疝的发生。
4.诊断
一般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即可诊断小儿脐疝。医生会检查脐部是否有肿块,并询问患儿的病史和症状。如果怀疑有其他问题,可能会进行超声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5.治疗
大多数小儿脐疝在1岁以内可以自愈,不需要特殊治疗。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
观察等待:对于较小的脐疝,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等待,定期检查脐疝的大小和症状变化。
压迫治疗:使用脐疝带或特制的绷带对脐疝进行压迫,减少疝内容物突出的机会。
手术治疗:如果脐疝较大、经过观察等待后没有自愈,或者发生了嵌顿(疝内容物无法回纳)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6.注意事项
观察肿块变化:家长需要密切观察脐疝的大小和症状变化,如果肿块突然增大、变硬、无法回纳或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尽量避免让患儿哭闹、咳嗽、便秘等,以免增加腹腔内压力。
保持脐部清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就医咨询:如果对小儿脐疝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
7.特殊人群
早产儿:早产儿的腹肌发育更不成熟,脐疝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大多数早产儿的脐疝会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自愈。
有脐疝家族史的患儿:如果家族中有脐疝患者,患儿发生脐疝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肥胖患儿:肥胖患儿的腹部脂肪较多,可能会影响脐疝的观察和治疗。
总之,小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大多数患儿可以通过观察等待自愈。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如果对脐疝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