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在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漏出,其病因包括盆底肌肉松弛、分娩、激素变化等,症状有尿失禁、尿急、尿频、尿不尽感等,诊断方法有尿垫试验、尿动力学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等。
一、病因
1.盆底肌肉松弛: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盆底肌肉可能会逐渐松弛,这会导致尿道关闭功能下降,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
2.分娩:多次分娩或分娩时难产可能会损伤盆底肌肉,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3.激素变化: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也可能导致盆底肌肉和尿道支持组织的变化,增加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4.其他因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重体力劳动等也可能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
二、症状
1.尿失禁: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漏出。
2.尿急:突然出现强烈的尿意,无法及时赶到厕所。
3.尿频: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尿量较少。
4.尿不尽感:排尿后仍感觉膀胱内有尿液残留。
三、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压力性尿失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
1.尿垫试验: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佩戴尿垫,记录排尿的次数和尿量,以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
2.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检测膀胱和尿道的功能,评估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和程度。
3.其他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超声、CT、MRI等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
四、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减肥:减轻体重可以减少腹部压力,有助于缓解尿失禁症状。
戒烟: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加重尿失禁症状,应戒烟。
盆底肌训练: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尿道关闭功能,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方法。
饮水管理:适当控制水分摄入,避免过度饮水,尤其是在晚上,有助于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2.药物治疗
雌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缓解盆底肌肉和尿道支持组织的萎缩。
抗胆碱能药物:可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缓解尿急和尿频症状。
3.物理治疗
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增强肌肉力量。
磁刺激:利用磁场刺激盆底肌肉。
4.手术治疗
尿道中段悬吊术:通过微创手术将吊带固定在尿道中段,增强尿道的支撑功能。
其他手术:如盆底重建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等,适用于严重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五、预防
1.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避免长期腹压增加。
2.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3.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避免久坐。
需要注意的是,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病因、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您有尿失禁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