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辅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手术治疗中,刮除植骨术适用于良性且未侵犯重要结构的肿瘤,能保留骨骼结构和功能,但刮除不彻底易复发;瘤段切除术用于侵犯范围广、复发等病例,虽能降低复发风险,但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且有并发症。辅助治疗方面,刮除植骨术后常采用液氮冷冻、无水乙醇等局部辅助治疗降低复发率,对无法手术等患者可药物治疗,如地诺单抗抑制肿瘤生长。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治疗要避免损伤生长板,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康复慢且并发症风险高,用药需关注剂量和不良反应;有其他病史患者,如免疫系统、心血管、糖尿病患者,治疗时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做好相应管理。
一、手术治疗
1.刮除植骨术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尤其是处于良性阶段、未侵犯周围重要结构的肿瘤,刮除植骨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手术彻底刮除肿瘤组织,然后植入骨材料,如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研究表明,该手术方式在合适的病例中可有效去除肿瘤,降低局部复发率。
此手术方式的优点在于尽量保留了骨骼的原有结构和功能,对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影响相对较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如果刮除不彻底,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2.瘤段切除术
当骨巨细胞瘤侵犯范围广泛,累及关节面、骨皮质破坏严重,或者经过刮除植骨术后复发的病例,瘤段切除术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该手术切除包含肿瘤的一段骨骼,然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骨移植等方法重建肢体的连续性和功能。
瘤段切除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显著降低复发风险。然而,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假体松动等,对患者的生活方式会有一定影响,例如在康复期需要更严格的活动限制。
二、辅助治疗
1.局部辅助治疗
在刮除植骨术后,为了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常采用局部辅助治疗。如使用物理方法,如液氮冷冻,通过极低的温度破坏残留的肿瘤细胞;或者使用化学药物,如无水乙醇,涂抹在肿瘤刮除后的骨腔壁,使残留肿瘤细胞蛋白变性,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临床研究显示,这些局部辅助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肿瘤细胞残留,降低复发率。
2.药物治疗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困难或术后复发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药物治疗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地诺单抗。地诺单抗是一种针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RANKL与其受体RANK的结合,阻止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及存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骨破坏。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地诺单抗在治疗骨巨细胞瘤方面的有效性。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骨巨细胞瘤的治疗需更加谨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尽量避免损伤生长板,以免导致肢体发育畸形。例如,在刮除植骨术时,要精确操作,保护生长板的完整性。对于药物治疗,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使用地诺单抗等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钙血症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如果选择手术,术后康复过程可能较慢,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对于药物治疗,老年人可能因肾功能减退,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使用地诺单抗等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药物剂量调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3.有其他病史患者
若患者有免疫系统疾病,使用地诺单抗等药物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加重原有病情,需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免疫指标。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要注意血压、心脏功能的管理,因为手术应激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若患者有糖尿病,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增加,需在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确保血糖稳定在合适水平,以利于伤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