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肠道病变

来源:民福康

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肠道病变分为初期、急性期和愈合期,初期为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急性期以假膜性炎为特征,黏膜坏死形成假膜及浅表溃疡;愈合期溃疡修复,上皮细胞增生、肉芽组织生长填补缺损。同时对特殊人群有温馨提示,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病变进展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注意卫生和饮食,谨慎用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慢且易有并发症,家属要关注症状,鼓励适当活动,保证营养均衡,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患此疾病可能影响胎儿,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有基础疾病患者肠道病变严重复杂,应告知医生病史,控制基础疾病,加强营养。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肠道病变

1.初期:急性细菌性痢疾初期肠道病变主要为卡他性炎症。黏膜表层出现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固有层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此阶段病变相对较轻,肠黏膜大体形态基本正常,但已有炎性细胞的浸润和黏液分泌的改变,患者常表现为轻度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炎症改变是病原体刺激肠道黏膜的早期反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初期病变表现类似,但儿童因肠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症状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如饮食不洁等,是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初期病变的重要因素。对于有肠道病史,尤其是既往有肠道炎症或感染病史的患者,初期病变进展可能相对较快。

2.急性期:随着病情发展,进入急性期,肠道病变以假膜性炎为特征。黏膜表层坏死,大量纤维素渗出,与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细菌等混合形成假膜,覆盖在黏膜表面。假膜一般呈灰白色,若有出血则可呈暗红色。假膜附着不牢固,容易脱落,脱落后可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表溃疡。这些溃疡一般较浅,边缘不规则。此阶段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加剧,可伴有里急后重感,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如黏液脓血便。不同性别患者在急性期病变上无明显差异,但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肠道修复能力弱,假膜形成和溃疡出现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对于生活方式不良,如长期酗酒、过度劳累的患者,会削弱机体抵抗力,使急性期病变加重。

3.愈合期: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肠道病变进入愈合期。溃疡逐渐修复,由周围的上皮细胞增生覆盖,肉芽组织也开始生长填补缺损,最后形成瘢痕。肠黏膜的功能逐渐恢复,患者症状减轻,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逐渐恢复正常。但在愈合过程中,若患者营养状况不佳,尤其是长期营养不良的儿童、老年人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肠道修复可能延迟,甚至可能因修复不良导致肠腔狭窄等并发症。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急性细菌性痢疾后肠道病变进展可能较快,症状也相对较重。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体温、精神状态、大便次数及性状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因儿童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特别谨慎,必须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肠道病变后恢复较慢,且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家属要关注老人的症状变化,督促老人按时服药。鼓励老人适当活动,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恢复,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若老人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告知医生完整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孕妇:孕妇患急性细菌性痢疾,不仅自身肠道病变会带来不适,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孕期用药需谨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预防脱水。若必须用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焦虑等情绪影响病情和胎儿。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的患者,肠道病变可能更严重且复杂,治疗难度增加。患者应告知医生完整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肠道病变的恢复。

了解疾病
脱水
脱水是体内水分减少,导致新陈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细菌性痢疾的药?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病人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肠炎宁、诺氟沙星颗粒等,口服补液盐溶液等各类药物对症治疗。志贺氏菌感染是此类疾病的多见病因。诺氟沙星作为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志贺氏菌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肠炎宁颗粒用于本病造成的腹泻、大便疏松等不良症状,如病人患有此类疾病会伴随高温、四肢乏力等。口服补液盐溶液对水电
细菌性痢疾怎么能治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采用一般治疗好: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为宜。保证足够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脱水轻且不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如因严重吐泻造成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则须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及电解质,酸中毒时则须静脉输入碱性液。对症治疗:高热用退热药
细菌性痢疾属于哪一种炎症?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肠道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炎症。细菌性痢疾是志贺氏菌感染造成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正常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性血便和里急后重。一旦表现出上述表现,必须进行血常规和粪便培养检查。确诊后应积极治疗,以病原治疗为主。应使用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若是儿童或孕妇,应在不影响药物生长和开发的
细菌性痢疾是由什么菌引起的?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指的是因为痢疾杆菌造成的一种多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痢疾志贺氏菌、宋内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和鲍曼志贺氏菌。一旦发生细菌性痢疾,可看到一些临床表现:如发热、腹痛、腹泻、易怒、粘液脓血便等。
细菌性痢疾大便的特点?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患者大便的特点主要是大便次数多、大便稀,有时候成水状,在排便的时候会表现出腹部严重下坠感觉,还会觉得大便排不干净。一天的大便次数可能在14到20次左右,严重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脱水现象。细菌性痢疾的患者在表现出大便增多的时候,要及时服用抗感染以及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在平时也要多喝温开水,这样能
细菌性痢疾粪便有什么特点?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粪便的特点是每天会排便十多次,早期时都是稀便,过两日之后就会成为黏液脓血便。当患者表现出这些情况时,就需要及时的进行隔离,这样可以预防传染给其他人。然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因为痢疾非常容易使患者表现出缺水、脱水的症状,因此需要及时的补液。如果患者表现出了高烧的现象,就需
细菌性痢疾患者应该吃什么好?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病人应在饮食中多吃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鸡、鱼、肝、腰等内脏。高维生素的食物带有深色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绿叶蔬菜、卷心菜、胡罗卜、洋葱、西红柿、茄子、山药、红枣、柑桔等。
细菌性痢疾是怎样的疾病?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造成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中毒性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无,病情凶险。痢疾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经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什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志贺菌,其中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内志贺菌感染造成的症状轻,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造成严重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和治疗?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属即大肠杆菌造成的肠道传染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菌痢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为水样便或糊样便,可混有黏液甚至带脓血,次数频繁可达十余次。严重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如高热、呼吸衰微甚至昏迷。慢性菌痢病人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两个月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什么传播
张刚 副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粪口途径传播。志贺菌随病人粪便排出后,通过手、苍蝇、食物和水井口感染。另外,细菌性痢疾也可以通过生活接触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或带志贺菌病人生活用具而感染。
细菌性痢疾属于哪类传染病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细菌性痢疾属于乙类传染病,是需要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在发现后,要求城镇和农村分别在6小时12小时之内进行上报。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时,典型表现为发热、腹疼、里急后重、大便带有脓血、大便中可以找到痢疾杆菌、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细菌性痢疾应进行消化道隔离治疗,可应用三代头孢菌素,氟喹酮类抗生素来达
急性细菌性痢疾属于什么炎症
吴海武 主任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细菌性痢疾属于感染性的炎症,有可能是感染了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腹泻、粘液脓血样便、畏寒、发热,伴有里急后重等情况,也可能会出现腹痛、血便等等,需要积极的完善大便常规检测,也需要进行大便的细菌学培养,使用抗生素给予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