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折怎么治疗
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分非手术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牵引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不耐受手术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手法复位外固定用于移位不严重骨折,但存在复位和固定问题。手术治疗方面,内固定手术常用空心螺钉等,适合中青年及部分老年人,有感染等风险;人工关节置换术分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特定老年人群,存在使用寿命及手术风险。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控基础病、密切关注愈合与康复;儿童青少年选影响小的治疗方式,术后依年龄调整康复;孕妇治疗棘手,综合考虑母婴,谨慎选手术时机、麻醉及用药。
一、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牵引治疗: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如高龄、身体状况差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难以承受手术创伤的人群。通过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维持骨折端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牵引时间为68周。但长期卧床牵引可能会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痰等,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手法复位外固定:对于部分移位不严重的骨折,在麻醉下通过手法将骨折复位,然后使用外固定支架或石膏固定。外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皮肤有无受压等情况,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该方法适用于对手术有顾虑、身体条件相对较好能耐受复位操作但又不想接受手术切开的患者,但可能存在复位不准确、固定不牢固等问题,影响骨折愈合,所以需要密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等。适用于大多数中青年患者,以及骨折移位明显但骨质条件较好的老年人。通过手术切开直视下复位骨折,使用内固定物将骨折端固定,以恢复股骨头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早期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肌肉收缩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以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但内固定手术存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风险,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内固定物情况及骨折愈合进度。
人工关节置换术:包括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适用于老年患者,尤其是65岁以上、骨质疏松严重、无法耐受长期卧床且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骨质条件尚可的老年患者,或伴有髋关节其他疾病如骨关节炎等的患者。该手术能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但人工关节存在使用寿命问题,可能需要二次翻修手术,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相对较高,需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凝药物等。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股骨头骨折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糖尿病患者要调整血糖水平,使血糖稳定,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由于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更加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在康复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进行康复锻炼,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物松动或再次骨折。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2.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及青少年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要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对骨骼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观察肢体长度、关节活动等情况,防止出现发育畸形。
若选择手术治疗,要根据儿童骨骼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避免损伤骺板影响骨骼生长。术后康复过程中,康复训练强度和方式要根据儿童年龄、骨骼愈合情况等进行调整,确保在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不影响骨骼正常发育。家长要监督孩子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定期带孩子复查。
3.孕妇
孕妇发生股骨头骨折治疗较为棘手,需综合考虑孕妇及胎儿情况。非手术治疗如牵引等方法,可能需要孕妇长期卧床,要注意预防孕妇出现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适当使用气压治疗等物理方法预防血栓形成。
若需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和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和手术方式,在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术后用药也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遵循妇产科和骨科医生的建议。同时,孕妇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补充,保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