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患者饮食需注意
急性胃肠炎期间,饮食要以减轻胃肠道负担、补充营养和水分、促进恢复为原则。发病初期症状严重时短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可少量多次饮温水或口服补液盐;症状缓解期选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避免高纤维、高脂肪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和质地,补充优质蛋白质,避免刺激性食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有基础疾病者,饮食调整需更谨慎,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急性胃肠炎期间总体饮食原则
急性胃肠炎患者的胃肠道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此时饮食应以减轻胃肠道负担、补充营养和水分、促进胃肠道恢复为主要目标。选择易消化、低脂肪、少纤维且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胃肠道或加重症状的食物。
二、具体饮食注意事项
1.发病初期:
禁食:当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如频繁呕吐、剧烈腹痛时,为了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可能需要短暂禁食46小时,但不禁水。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刺激胃肠道,减少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发生频率。
饮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每次100200毫升,以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也可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其含有适量的电解质,能有效补充因腹泻、呕吐导致的电解质失衡,预防电解质紊乱。
2.症状缓解期:
食物质地: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例如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可为身体提供能量,且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可以每23小时饮用200300毫升。藕粉也是不错的选择,其质地细腻,能在补充能量的同时减轻胃肠道负担。
避免高纤维食物:此时应避免食用芹菜、韭菜、玉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不易被消化,可能会增加胃肠道蠕动,加重腹泻症状。
限制高脂肪食物:像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需要胆汁和胰液等消化液大量参与消化,而急性胃肠炎时消化液分泌可能受到影响,食用后易出现消化不良,加重胃肠道不适。
3.恢复期:
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随着症状进一步缓解,可以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质地。可以从软面条开始,面条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可搭配清淡的蔬菜汤,如菠菜汤面,既能补充能量,又能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补充蛋白质: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恢复。如鸡蛋羹,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质地柔软,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可食用鱼肉,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烹饪时可选择清蒸的方式,减少油脂摄入。
避免刺激性食物:即使症状有所好转,仍要避免食用辛辣、生冷、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可能再次引发腹痛、腹泻;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液分泌,加重消化不良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患急性胃肠炎时症状可能更严重,饮食调整需更谨慎。在发病初期,若频繁呕吐,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即可,避免因长时间禁食导致低血糖等问题。饮水时应耐心引导,少量多次饮用,避免呛咳。在症状缓解期,选择的流食或半流食要更细腻,如小米糊,相对大米糊而言,小米糊营养更丰富且更易消化。在补充蛋白质阶段,可选择配方奶(年龄合适的儿童),根据年龄调整冲调比例,既能补充蛋白质,又能提供其他营养成分。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急性胃肠炎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在整个饮食调整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除了口服补液盐,可适当饮用一些鲜榨且过滤后的果汁,如苹果汁,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一定的维生素和电解质。在食物选择上,由于老年人牙齿可能不好,食物质地应更软烂,如将肉类剁碎做成肉丸,便于咀嚼和消化。
3.孕妇:孕妇患急性胃肠炎不仅自身身体不适,还可能影响胎儿。在饮食调整时,要保证营养均衡,不能因担心胃肠道不适而过度限制食物摄入。在发病初期,若需禁食,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且要密切关注自身有无低血糖症状。症状缓解期,可适当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橙子(可榨汁饮用),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在选择蛋白质食物时,要确保食物来源安全、卫生,避免食用可能携带寄生虫或细菌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贝类。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患急性胃肠炎时,由于进食量和种类的改变,可能影响血糖波动。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数,可选择一些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荞麦面条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高血压患者在补充盐分(如口服补液盐)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因盐分摄入过多导致血压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补液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