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一直不好怎么办
慢性咽喉炎的防治涵盖多方面。病因上,局部因素有急性咽喉炎反复未愈、鼻腔鼻窦口腔疾病影响、长期张口呼吸等;全身因素包括全身性疾病、职业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生活方式需饮食调整,避免刺激食物,增加维生素摄入,规律饮食;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水漱口;做好环境管理,保持空气湿润、避免有害环境;养成良好发声习惯,避免过度用嗓并掌握正确发声法。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如含片、喷雾剂、抑酸药等,还有物理治疗,如雾化吸入、激光等。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谨慎用药,家长密切关注症状;孕妇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严重时就医选安全疗法;老年人综合考虑其他疾病影响,耐心坚持治疗并加强营养。
一、明确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若每次急性发作未彻底治愈,炎症迁延不愈,易致慢性咽喉炎。如经常过度用嗓的教师、歌手等人群,反复发生急性咽喉炎后,更易转为慢性。
鼻腔、鼻窦、口腔疾病的影响,如鼻窦炎患者,脓性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长期刺激可引发慢性咽喉炎;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牙结石滋生细菌,也可累及咽喉。
长期张口呼吸,如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导致鼻腔通气不畅,患者长期经口呼吸,干燥空气直接刺激咽喉,易诱发慢性咽喉炎。
2.全身因素
全身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均可引发或加重慢性咽喉炎。以胃食管反流病为例,胃酸反流至咽喉,损伤咽喉黏膜,长期刺激就会造成慢性炎症。
职业因素,长期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如从事建筑、化工行业的人群,咽喉黏膜易受刺激和损害,从而导致慢性咽喉炎。
生活习惯,长期烟酒过度,或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咽喉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增加慢性咽喉炎的发病风险。
二、改善生活方式
1.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黏膜,加重炎症。
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咽喉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修复。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晚餐不宜过饱,且睡前3小时尽量不进食,以减少胃酸反流对咽喉的刺激。
2.口腔卫生
早晚正确刷牙,使用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进行,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少对咽喉的感染机会。
饭后使用漱口水漱口,可选择含有杀菌成分的漱口水,如氯己定漱口水等,能进一步清洁口腔,抑制口腔细菌滋生。
3.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40%60%,避免咽喉黏膜因干燥而加重不适。
尽量避免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有害环境,如无法避免,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空调吹出的干燥空气会刺激咽喉,如需使用,可搭配加湿器。
4.发声习惯
避免过度用嗓,如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长时间唱歌等,尤其是教师、销售人员等职业用嗓人群,要注意控制用嗓时间和强度。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如腹式呼吸发声,可减轻喉部负担,减少咽喉损伤。可通过专业的声乐老师或语言治疗师指导学习。
三、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可缓解咽喉疼痛、干痒等症状,通过含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局部。
喷雾剂,如开喉剑喷雾剂等,能直接喷于咽喉部,起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
对于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需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咽喉的刺激。
2.物理治疗
雾化吸入,常用药物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变为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咽喉黏膜,可减轻炎症、缓解症状。
激光、低温等离子等物理方法,适用于慢性肥厚性咽喉炎,可对增生的淋巴滤泡进行消融,改善咽喉异物感等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慢性咽喉炎治疗时,药物使用需更加谨慎。尽量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注意口腔卫生等。如需使用药物,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含片类药物,要防止儿童误吞。
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是否有频繁清嗓、咳嗽、声音嘶哑等,若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孕妇
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改善生活方式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等。
若症状严重,必须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如采用生理盐水雾化等相对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
3.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慢性咽喉炎时,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患有心血管疾病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老人,使用新的治疗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恢复可能较慢,需更耐心地坚持治疗,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