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肥大的诊断
前列腺肥大的诊断包括多方面:症状评估上,有下尿路症状如储尿期、排尿期、排尿后症状,且通过IPSS问卷评估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同年龄段、性别及有相关病史者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症状;体格检查通过直肠指检触诊前列腺,外生殖器检查排查相关病变;实验室检查含尿常规查看泌尿系统并发症,PSA鉴别前列腺肥大与癌;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分经腹和经直肠,前者初筛,后者观察内部结构,CT和MRI用于疑难或怀疑其他病变情况。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检查注意身体状况,儿童青少年排查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注意检查及用药影响。
一、症状评估
1.下尿路症状(LUTS):这是前列腺肥大常见的表现,可分为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正常成年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前列腺肥大患者尿频常首先出现且逐渐加重,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更为明显;尿急即突然有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尿失禁,严重时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排尿期症状主要有排尿困难,初期表现为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射程缩短,后期可发展为尿流中断、排尿费力。排尿后症状则有尿不尽感,患者排尿后仍感觉膀胱内有尿液未排尽。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更复杂,合并其他疾病时症状可能被掩盖或混淆。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酒、久坐等可能加重症状。
2.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患者因前列腺肥大症状导致的生活质量改变,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来量化,问卷涉及7个问题,包括排尿不尽感、排尿间隔时间等,得分07分为轻度,819分为中度,2035分为重度。得分越高,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如睡眠质量、日常活动受限等。不同性别的患者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感受可能不同,男性因前列腺肥大直接影响排尿,感受更直接;女性虽无前列腺,但可能因其他泌尿系统问题与前列腺肥大患者有相似症状,需鉴别诊断。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史,症状可能与前列腺肥大相似,需综合判断。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医生通过直肠指检可触诊前列腺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等。正常前列腺形似栗子,大小约4cm×3cm×2cm,表面光滑,质地柔韧。前列腺肥大时,可触及前列腺增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直肠指检操作简单,是诊断前列腺肥大的重要初步检查方法,但对于肥胖患者或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指检可能不准确。
2.外生殖器检查:查看外生殖器有无畸形、尿道外口狭窄等可能影响排尿的病变。部分患者可能因尿道外口狭窄导致排尿困难,易与前列腺肥大混淆,通过外生殖器检查可进行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等异常。前列腺肥大患者可能因长期排尿困难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尿常规中白细胞会升高;若合并血尿,红细胞会增多。这对于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段患者尿常规指标异常意义不同,老年患者尿常规异常可能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需进一步排查。
2.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酶,正常参考值为≤4ng/ml。前列腺肥大时PSA可能轻度升高,但当PSA>10ng/ml或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异常时,需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因此,PSA检查对于前列腺肥大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男性,应定期检查PSA。有前列腺癌家族病史的患者,更需密切关注PSA指标。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包括经腹超声和经直肠超声。经腹超声可测量前列腺大小,正常前列腺体积约2030ml,前列腺肥大时体积增大,同时可观察膀胱残余尿量,正常残余尿量<50ml,残余尿量增多提示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经直肠超声能更清晰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对于前列腺结节的观察更准确,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不同超声检查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经腹超声操作简单、无创,适用于初步筛查;经直肠超声对于前列腺内部结构观察更细致,但属于侵入性检查,部分患者可能不适。
2.CT和MRI检查:当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怀疑有前列腺癌、其他盆腔病变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CT能显示前列腺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对前列腺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好地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但CT和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一定辐射(CT),一般不作为前列腺肥大的首选检查。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进行检查时,要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检查,如直肠指检动作应轻柔,避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同时,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判断。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一般不会出现前列腺肥大,但需注意是否存在其他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导致类似排尿异常症状,如尿道瓣膜病等。家长若发现孩子有排尿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误诊。
3.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虽然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不会发生前列腺肥大,但在诊断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检查,如超声检查对胎儿无影响可放心进行。若涉及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相关泌尿系统症状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或哺乳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