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等,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好发于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部分患者可迁延至成年,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包括皮肤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因、饮食、皮肤保湿、休息和心理调节。
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等,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好发于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部分患者可迁延至成年。异位性皮炎患者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包括皮肤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皮肤护理包括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刺激、选择合适的衣物等。外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润肤剂等。口服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光疗包括紫外线B光疗和光化学疗法。
对于异位性皮炎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诱因:避免搔抓、摩擦、热水烫洗等刺激,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如海鲜、牛羊肉、辛辣食物等。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润肤剂保持皮肤湿润,可减轻皮肤瘙痒。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异位性皮炎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