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与蜂窝织炎都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它们的区别在于:丹毒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好发于小腿、面部,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蜂窝织炎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病变范围较广泛,可累及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组织。
1.病因:
丹毒: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常发生于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
蜂窝织炎: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也可由其他因素引起,如化学物质刺激、损伤等。
2.临床表现:
丹毒:好发于小腿、面部,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表面紧张发亮,有时可出现水疱或大疱,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
蜂窝织炎:病变范围较广泛,可累及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组织,表现为红肿、剧痛、皮温升高,可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3.治疗:
丹毒:首选青霉素治疗,一般疗程为10~14天。对于复发性丹毒或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磺胺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同时,应注意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使用硫酸镁湿敷。
蜂窝织炎: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法,轻者可口服抗生素,重者需静脉输注抗生素。同时,应给予局部热敷、理疗等治疗,以促进炎症消退。对于形成脓肿的患者,需及时切开引流。
需要注意的是,丹毒和蜂窝织炎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感染后更容易并发丹毒或蜂窝织炎,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如果出现皮肤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