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是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发生于长时间腹泻或呕吐等情况,症状有口干、疲劳、尿少、意识混乱等。出现症状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机体所需物质以保障健康安全。治疗方法如下:
一、饮用淡盐水。出现电解质紊乱后可调配淡盐水饮用,尤其适用于腹泻及呕吐导致的情况,此时机体水分流失极快,疾病发展加快,适当摄入淡盐水能较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营养,抑制疾病发展。
二、食物补充。适当进食对电解质紊乱补充有很大作用,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饮食量以助体力恢复,食物选择要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为主,避免增加胃肠道负担。
三、针对性补充。电解质包括多种物质,如钾、钙、镁、钠等,任何一种物质过多过少都不利人体健康,不可盲目补充,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根据诊断结果遵医嘱进行针对性补充和治疗。具体如下:
1.低钾血症。常见表现为乏力、胃肠蠕动减慢、便秘等,需补充氯化钾,可选择氯化钾缓释片,缺钾症状明显者需静脉补充氯化钾。
2.高钾血症。需及时救治,血钾>7.0mmol/L者要行血液透析降低血钾以降低心脏骤停发生率,血钾轻度升高者可使用呋塞米利尿、碱化尿液,同时推注葡萄酸钙保护心肌细胞。
3.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及时补充碳酸钙或苹果酸钙可解决。
4.低镁血症。可选择补充镁制剂改善症状。
5.低钠、低氯血症。可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补充盐水,症状较重或存在重度低钠、低氯血症者需通过静脉输注3%及以下盐水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6.高钠、高氯血症。需减少盐水输入,同时及时补充水分使钠、氯充分降低。
总之,了解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很重要,以便能及时有效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