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肘部骨折,多发生于5-12岁儿童,表现为肘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可能伴有异常活动及神经血管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康复训练。
1.肘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患儿会感到肘部疼痛,局部可能有明显的肿胀和压痛,肘关节的屈伸和旋转功能会受到限制。
2.畸形:骨折后,肘部可能出现明显的畸形,如肘后三角关系改变。
3.异常活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感觉到骨折端的异常活动。
4.神经血管症状:严重的骨折可能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导致手部麻木、无力、手指发凉、苍白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骨骼柔韧性较好,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如果怀疑有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主要根据骨折的移位程度和患儿的年龄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般来说,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以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骨折,或者手法复位失败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密切观察患儿的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手指的颜色、温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神经血管并发症。
2.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固定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和恢复。
3.注意观察固定的石膏或支具是否松动或变形,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
4.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
总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