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性脱水引发的电解质紊乱最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原因就在于其主要特点为细胞外液量减少。具体来说,丢失的主要是细胞外液,且因低渗状态,水分会从细胞外液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转移,这会进一步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由于这种液体转移,使得血容量进一步下降。同时,处于低渗状态时患者通常没有渴觉,即便处于脱水状态也不觉得渴,也就无法自行补充水分,所以很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日常中引发低渗性脱水的病因主要包括:有严重呕吐、腹泻等导致含有钠离子的消化液丢失却只补充水分的情况;腹膜炎、胰腺炎等疾病造成大量腹水,引起大量肠液在肠内聚积;胸膜炎形成大量胸水;长期连续使用如速尿等利尿剂;大量出汗、烧伤等。这类人群在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外周循环衰竭症状出现得较早,患者会有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表现。针对低渗性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必须按照休克的处理方式积极进行抢救,应及时补充胶剂和等张电解质溶液,以纠正休克,维持正常平稳的生命体征。
一、低渗性脱水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关系:
1.主要特点是细胞外液量减少。
2.丢失主要是细胞外液,且水分会向细胞内转移,进一步减少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
3.患者无渴觉,不能自行补充水分。
二、日常引发低渗性脱水的病因:
1.严重呕吐、腹泻且只补充水分。
2.腹膜炎、胰腺炎等疾病形成腹水致肠液聚积。
3.胸膜炎形成胸水。
4.长期用利尿剂。
5.大量出汗、烧伤等。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症状:
(1)外周循环衰竭症状出现早。
(2)表现为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
四、处理方式:
积极抢救,及时补充胶剂和等张电解质溶液,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总结概况提示:低渗性脱水因细胞外液量减少等原因易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其病因多样,休克症状明显,需积极抢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