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可引发丹毒,表现为单侧足部红斑、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淋巴管炎,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系统和局部)和其他治疗(物理和外科),预防方法为积极治疗脚气、不和他人共用物品、注意足部卫生、穿透气鞋子。
一、什么是丹毒?
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二、脚气与丹毒的关系
脚气患者如果搔抓皮损处或不注意足部清洁,容易导致皮肤破损,此时细菌就会乘虚而入,感染皮肤进而引发丹毒。
三、脚气引起的丹毒症状有哪些?
脚气引起的丹毒通常发生在单侧足部,可表现为红斑、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丹毒可能会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淋巴管炎。
四、如何治疗脚气引起的丹毒?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
避免搔抓和挤压皮损。
2.药物治疗
系统用药: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局部治疗:皮损处可外用呋喃西林溶液或硫酸镁溶液湿敷,以减轻炎症。
3.其他治疗
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等,可促进炎症消退。
外科疗法:已形成皮下脓肿或坏死时,可进行切开引流。
五、预防脚气引起的丹毒
1.积极治疗脚气,保持足部清洁。
2.避免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拖鞋等物品。
3.注意足部卫生,勤洗脚,勤换袜子。
4.穿透气的鞋子,避免足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
总之,脚气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搔抓和感染,以预防丹毒的发生。如果出现足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