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是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部流脓和发热等。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挖耳和积极治疗耳部疾病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在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一、病因
外耳道疖肿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此外,挖耳、游泳、中耳炎症等也可能导致外耳道疖肿的发生。
二、症状
外耳道疖肿的症状包括:
1.耳部疼痛:通常为剧烈的跳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郭时疼痛加重。
2.听力下降:如果疖肿堵塞外耳道,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
3.耳部流脓:疖肿成熟后,脓液排出,症状可有所缓解。
4.发热:如果疖肿合并感染,可能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症状和检查来诊断外耳道疖肿。检查包括耳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等。
四、治疗
外耳道疖肿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局部治疗
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耳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涂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2%酚甘油涂擦外耳道,每天3-4次。
理疗:可采用紫外线、超短波等理疗方法。
2.全身治疗
抗生素:如果疖肿较大或症状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镇痛药:疼痛剧烈时,可口服镇痛药缓解症状。
五、预防
外耳道疖肿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水进入外耳道。
2.避免频繁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3.积极治疗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4.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感染。
六、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的外耳道较狭窄,疖肿容易堵塞外耳道,导致听力下降。治疗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如酚甘油。
2.孕妇:孕妇在治疗外耳道疖肿时,应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外耳道疖肿容易并发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
总之,外耳道疖肿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及时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染加重。同时,应避免自行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