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婴儿有没有佝偻病
判断婴儿是否有佝偻病,可参考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症状主要有骨骼畸形、运动功能发育迟缓、神经精神症状等;体征包括颅骨软化、方颅、出牙延迟、胸廓畸形、手镯或脚镯、脊柱后凸或侧弯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有碱性磷酸酶、血清25-(OH)D3水平、血钙、磷等。怀疑佝偻病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并注意预防。
1.症状:
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漏斗胸、肋缘外翻、脊柱侧弯或后凸等。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如抬头、坐立、行走等较同龄儿延迟。
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等。
2.体征:
颅骨软化:用手指按压婴儿颅骨时,感觉颅骨稍软,似压乒乓球的感觉。
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
出牙延迟:正常婴儿4~10个月开始出牙,佝偻病患儿可延迟至1~2岁甚至更晚出牙。
胸廓畸形: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为“肋骨串珠”;肋缘外翻;鸡胸或漏斗胸。
手镯或脚镯:手腕、足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为“手镯”或“脚镯”。
脊柱后凸或侧弯:严重佝偻病患儿的脊柱可出现后凸或侧弯畸形。
3.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升高。
血清25-(OH)D3水平:降低,是诊断佝偻病的金标准。
血钙、磷:一般正常或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作为初步判断,如果怀疑婴儿有佝偻病,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患有佝偻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预防佝偻病方面,孕妇和乳母应多晒太阳,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如鱼、虾、蛋黄、奶制品等。婴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IU,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胎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每日800~1000IU,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同时,婴儿应多晒太阳,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对于佝偻病患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包括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加强营养、增加户外活动等。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佝偻病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应自行给孩子用药。同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