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蚕豆病
小儿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G6PD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稳定性降低,食用新鲜蚕豆后易发生溶血。患儿会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好发于9岁以下男性儿童,母亲为G6PD缺乏者,父亲正常时,子女有50%机会遗传;哥哥、姐姐也有50%机会遗传。预防方法包括产前诊断、避免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预防感染、接触化学毒物,定期体检监测血常规和G6PD活性等。
1.什么是小儿蚕豆病?
小儿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
G6PD缺乏症在我国南方地区多见,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溶血。
患儿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3天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为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浓茶色尿、腰痛、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小儿蚕豆病好发于9岁以下的儿童,以男性患儿多见。
母亲如果是G6PD缺乏者,父亲正常,所生子女有50%的机会遗传到G6PD缺乏症。
患儿的哥哥、姐姐也有50%的机会遗传到G6PD缺乏症。
2.如何诊断小儿蚕豆病?
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儿,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是否有食用新鲜蚕豆或蚕豆制品的历史。
同时,会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活性测定等,以明确诊断。
血常规检查会发现患儿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
尿常规检查会发现患儿有血红蛋白尿。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G6PD活性测定可以确诊G6PD缺乏症。
3.如何治疗小儿蚕豆病?
一旦确诊为小儿蚕豆病,应立即停止食用新鲜蚕豆或蚕豆制品。
同时,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尿量。
对于有贫血、黄疸的患儿,需要给予输血、退黄等治疗。
对于有肾功能衰竭的患儿,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对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测和治疗。
4.如何预防小儿蚕豆病?
对于有G6PD缺乏症家族史的夫妇,在怀孕后应进行产前诊断,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G6PD基因突变。
对于已经确诊为G6PD缺乏症的患儿,应避免食用新鲜蚕豆或蚕豆制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阿司匹林等。
平时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一些化学毒物,如樟脑丸、硝基苯等。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常规和G6PD活性。
5.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哺乳期的母亲应避免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患儿在服用某些药物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G6PD缺乏症病史,以免引起溶血反应。
患儿在接种疫苗时,应选择不含蚕豆成分的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