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症状用什么药
手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不同类型症状和治疗方法不同,可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治疗药物有咪康唑霜、克霉唑霜、联苯苄唑霜、氧化锌油、特比萘芬乳膏、复方苯甲酸软膏、水杨酸软膏等。使用时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搔抓,遵医嘱用药。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手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手足部位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具有传染性。不同类型的手足癣,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根据手足癣症状推荐的药物:
1.水疱型:表现为群集或散在的水疱,疱壁厚,内容物澄清,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可外用咪康唑霜、克霉唑霜、联苯苄唑霜等。
咪康唑: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酵母菌等有抗菌作用,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对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
克霉唑: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影响真菌的代谢过程。
联苯苄唑: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酵母菌、丝状菌等有抗菌作用,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对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
2.浸渍糜烂型: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浸渍处常因潮湿而发白,剥去表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可外用氧化锌油、特比萘芬乳膏等。
氧化锌油:具有收敛、保护和滋润作用,能缓解皮肤浸渍、糜烂和疼痛等症状。
特比萘芬: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酵母菌等有抗菌作用,能选择性地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干扰真菌细胞壁的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使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中发生障碍,从而达到杀灭或抑制真菌的作用。
3.鳞屑角化型: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脱屑、干裂,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疼痛。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软膏、水杨酸软膏等。
复方苯甲酸软膏:主要成分有苯甲酸、水杨酸、硼酸等,具有抗真菌、止痒、溶解角质等作用,能改善皮肤角化、粗糙等症状。
水杨酸:具有角质促成和角质松解作用,能帮助去除皮肤表面的鳞屑和角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硼酸:具有收敛、消炎、止痒等作用,能缓解皮肤瘙痒、疼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癣具有传染性,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换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洗脚盆等物品。同时,应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如果症状严重或用药后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医。
此外,以下人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使用药物时应选择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对胎儿和婴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脆弱,容易发生皮肤损伤和感染,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和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并发皮肤感染,使用药物时应注意控制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