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
脐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患病,男女比例约为2:1。主要表现为脐部可复性肿块,哭闹、咳嗽、腹泻时更明显,安静或睡眠时肿物可缩小或消失。除肿块外,患儿通常无其他不适。脐疝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可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和深度。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脐部情况,避免患儿哭闹,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脐带过短,脐部瘢痕组织不坚固,在腹内压增加时更容易发生脐疝。男女比例约为2:1,早产儿更多见。
一、临床表现
脐部可复性肿块是脐疝的主要表现,尤其在患儿哭闹、咳嗽、腹泻时更为明显,肿物可增大,甚至可以达到手掌大小,安静或者睡眠时肿物多会缩小或消失。除了可复性肿块外,患儿通常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二、诊断
脐疝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医生通常会通过触诊来判断脐部是否有肿块,并确定肿块的大小、位置、质地等。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检查,以确定肿块的性质和深度。
三、治疗
脐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人群:年龄在2岁以下、脐疝较小、无嵌顿史的患儿。
治疗方法:使用脐疝带,通过外部压力来阻止脐疝的进一步发展。
手术治疗:
适用人群:年龄超过2岁、脐疝较大、有嵌顿史、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
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来修复脐部的薄弱区域,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缝合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等。
四、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患儿都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确保脐疝的恢复情况。
避免哭闹:患儿哭闹可能会导致腹内压升高,从而使脐疝更加严重,因此家长要注意安抚患儿,避免其哭闹。
注意饮食: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的患儿,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奶嘴,避免吸入过多空气。
保持脐部干燥:要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污染脐部。
避免感染:如果脐部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特殊人群
早产儿:由于早产儿的脐部肌肉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脐疝,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早产儿的脐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低体重儿:低体重儿的脐部肌肉发育更加不成熟,发生脐疝的风险更高,家长要更加密切地关注低体重儿的脐部情况。
有脐疝家族史的患儿:如果家族中有脐疝患者,患儿发生脐疝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家长要更加注意观察患儿的脐部情况。
总之,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大多数患儿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如果患儿的脐疝较大、有嵌顿史、保守治疗无效等,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脐部情况,避免患儿哭闹,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