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症状方面,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聋,部分患者突发,儿童常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等,且听力下降程度随体位变化,约80%患者存在此症状;耳痛表现为闷痛、胀痛等,儿童可能通过抓耳等动作表达,疼痛因中耳腔积液等刺激神经,吞咽等动作可缓解;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头部运动等时可能出现气过水声,因中耳积液和微循环改变产生,程度因人而异;耳闷胀感如同耳朵被堵,气压变化或嘈杂环境会加重,约90%患者存在。特殊人群中,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感冒后易患,家长要细心观察,避免用力擤鼻;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可能增加治疗难度,出现症状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告知病史;孕妇用药需谨慎,先采用非药物治疗,用药要遵医嘱。
一、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程度不一,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性的听力下降。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常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时将音量调大等情况。其听力下降程度可随体位变化,如侧卧时患侧朝上,听力可能稍有改善。这是因为中耳腔内积液位置改变,对声音传导的影响也随之变化。研究表明,约80%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听力下降。
二、耳痛
多数患者表现为耳内闷痛或胀痛,急性发作时疼痛较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微耳痛,也有患者仅感耳内胀满不适。儿童对此表达不清,可能会出现抓耳、摇头等动作。疼痛原因主要是中耳腔积液、压力变化,刺激耳部神经所致。一般在打呵欠、擤鼻、吞咽时,因咽鼓管开放,中耳压力改变,疼痛可能会稍有缓解。
三、耳鸣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嗡嗡”声、“呼呼”声等。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耳内可能会出现气过水声。耳鸣产生与中耳积液影响声音传导,以及耳部微循环改变有关。耳鸣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耳鸣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而部分患者耳鸣会对生活、睡眠造成一定干扰。
四、耳闷胀感
患者自觉耳内闭塞、闷胀,如同耳朵被堵住,耳部有沉重感。这种闷胀感在乘坐飞机、潜水等导致气压变化的环境中,或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后可能会加重。耳闷胀感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内形成负压,鼓膜内陷,同时中耳腔积液也会加重这种闷胀不适。约90%的患者存在耳闷胀感,是分泌性中耳炎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患分泌性中耳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听力、耳部表现等情况。若孩子出现对声音反应不灵敏、反复抓耳、哭闹不安等,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不能准确诉说耳部不适,家长需更加细心观察。另外,感冒后儿童咽鼓管黏膜易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所以感冒期间要注意孩子耳部护理,避免用力擤鼻。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难度增加。若老年人出现耳部不适症状,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告知医生自身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此外,老年人听力本身可能有不同程度衰退,耳部不适时更要及时就医,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因为某些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若孕妇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应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耳部炎症刺激)、注意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等。如需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后,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