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症状
手足癣根据类型不同症状各异,水疱型手足癣手部多在指腹、掌心等部位,初起为深在水疱,瘙痒明显,搔抓易继发感染;足部在足跖及足缘,水疱类似,瘙痒剧烈,易糜烂影响行走。鳞屑角化型手足癣手部好发于手掌等,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冬季易皲裂疼痛,影响精细动作;足部常见于足跟等,角质层增厚、脱屑,冬季足跟易裂隙,老年人更常见。浸渍糜烂型手足癣手部主要在指缝,皮肤浸渍发白、糜烂渗液,瘙痒臭味明显,活动受限;足部多见于趾间,表现类似,瘙痒剧烈,影响生活,在足部多汗人群中常见。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皮肤娇嫩,瘙痒更明显,应避免搔抓,选温和药物;孕妇用药谨慎,避免口服抗真菌药,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用安全外用药;老年人易出现鳞屑角化型,应注意保湿,按医嘱坚持用药,有糖尿病需积极控糖。
一、水疱型手足癣症状
1.手部症状:多发生于指腹、掌心及掌缘,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的糜烂面,瘙痒明显。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疼痛。
2.足部症状:常发生于足跖及足缘,水疱表现与手部类似,瘙痒剧烈,患者常因瘙痒搔抓导致水疱破裂,进而引起局部糜烂,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如行走时疼痛等。若不及时处理,易导致病情加重,影响足部正常功能。
二、鳞屑角化型手足癣症状
1.手部症状:好发于手掌、手背及手指,皮肤表现为弥漫性增厚、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如写字、拿筷子等。该类型病程较长,一般较为顽固。
2.足部症状:常见于足跟、足跖及足旁,皮肤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鳞屑呈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由于皮肤干燥,冬季足跟部常出现裂隙,疼痛明显,行走困难。这种类型的手足癣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可能与老年人皮肤干燥、新陈代谢缓慢等因素有关。
三、浸渍糜烂型手足癣症状
1.手部症状:主要发生在指缝,尤其是第3、4指缝。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有明显瘙痒及臭味。因指缝间皮肤相互摩擦,容易加重糜烂,引发疼痛,患者手部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如握拳时疼痛加剧。
2.足部症状:多见于第34、45趾间。表现为趾间皮肤浸渍发白,由于潮湿及活动摩擦,浸渍的皮肤容易脱落,形成潮红糜烂面,有明显的渗出,瘙痒剧烈,臭味明显。患者行走时,脚趾间相互摩擦,会加重不适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该型手足癣在长期穿不透气鞋子、足部多汗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患手足癣后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瘙痒感可能更明显,且由于儿童自制力较差,容易搔抓,导致皮损加重或继发感染。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症状,避免孩子搔抓,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时应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2.孕妇:孕妇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用药需谨慎。手足癣症状可能因孕期激素水平变化而有所加重。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可先尝试采用局部护理措施,如保持手足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等。若症状严重,务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外用药物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血液循环较差,手足癣症状可能更易出现鳞屑角化型表现,且治疗相对困难,病程较长。老年人应注意皮肤保湿,可适当使用温和的保湿护肤品。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医嘱坚持用药,不要因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若患有手足癣,应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可能加重手足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