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怎么办
肩胛骨骨折的治疗、康复及注意事项如下: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适无或轻度移位骨折,通过上肢悬吊制动,适合身体差或惧手术者;手术用于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的骨折,能恢复解剖结构但有风险。康复训练分早期握拳等活动促循环,中期增加钟摆运动恢复关节度,后期进行主动及抗阻训练增肌力,不同人群训练有注意要点。饮食要营养均衡,注意预防并发症,定期复查X线。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抗骨质疏松且训练防摔倒;儿童骨骼发育快但防畸形愈合,训练循序渐进;孕妇治疗要考虑胎儿,保守防压迫,手术选安全时段,康复谨慎。
一、肩胛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通过上肢吊带或三角巾悬吊患肢,保持上肢制动,以促进骨折愈合。通常需悬吊36周,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保守治疗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感染等手术相关风险,尤其适合身体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或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的患者。
2.手术治疗:对于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多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钢板螺钉固定、克氏针固定等。手术可恢复肩胛骨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手术存在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潜在风险,对患者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心肺功能等因素后决定是否手术。
二、康复训练
1.早期:在骨折固定后的12周,可进行握拳、腕关节屈伸活动,通过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此阶段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骨折稳定性。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监督,确保其正确活动。
2.中期:26周,在医生评估骨折稳定性后,可逐渐增加肩部的钟摆运动,即弯腰,让上肢自然下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摆动。此训练有助于恢复肩关节活动度。老年人进行此训练时,动作要缓慢,避免因头晕等原因摔倒。
3.后期:6周后,根据X线复查结果,若骨折愈合良好,可进行肩部外展、内收、旋转等主动运动训练,以及利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肩部肌肉力量。对于有肩部旧伤病史的患者,训练时要更加注意力度和幅度,避免旧伤复发。
三、注意事项
1.饮食:骨折患者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以促进骨折愈合。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食物应做得易消化。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预防便秘。儿童可适当多喝牛奶,补充钙质。
2.并发症预防: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应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和长期卧床的患者更要注意。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但用药需遵医嘱。
3.定期复查:需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X线,一般在治疗后的1周、2周、4周、6周等时间节点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不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在治疗过程中,除针对骨折的常规治疗外,需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康复训练时,由于老年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下降,要在家人或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防止摔倒造成二次骨折。
2.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肩胛骨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骨骼塑形能力强,若治疗不当易出现畸形愈合。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儿童好动,家长要做好看护,确保固定装置在位,避免因活动过度影响骨折愈合。同时,康复训练要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进行,避免强迫其进行高强度训练。
3.孕妇:孕妇发生肩胛骨骨折较为特殊,治疗方式的选择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保守治疗相对安全,但要注意悬吊装置对腹部的压迫。如需手术,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和药物,手术时机尽量选择在孕中期相对安全的时间段。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进行,避免因训练不当引发流产等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