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怎么治疗啊
手癣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保持手部清洁干燥,洗手后及时擦干,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必要时戴手套,注意个人卫生,个人用品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药物治疗分外用和口服,外用有抗真菌药膏,症状轻、病程短者适用,角化过度型可联合角质剥脱剂,但要避免刺激正常皮肤;口服适用于外用疗效不佳等情况,不过可能有副作用,需监测肝功能等。特殊人群方面,儿童选刺激性小的外用药,口服需谨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外用选安全药物并控制用量时间,一般不口服;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和肝肾功能问题,口服要监测肝肾功能,还需手部保湿;免疫力低下人群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力,延长疗程并加强监测,注意个人卫生防再次感染。
一、一般治疗
1.保持手部清洁干燥:手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潮湿环境利于真菌滋生。日常洗手后需及时擦干,尤其是指缝间。从事易使手部出汗的工作或运动后,也应尽快清洁并擦干手部。例如厨师、运动员等人群,更要注重手部干燥护理。
2.避免刺激:减少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洗洁精、洗衣粉等。必要接触时,应佩戴手套。但需注意,橡胶手套不透气,易使手部潮湿,可先戴一层棉质手套,再戴橡胶手套,以吸汗透气。同时,避免搔抓患部,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细菌感染。若手部皮肤有破损,搔抓可能导致真菌进一步扩散,还可能引发红肿、疼痛等细菌感染症状。
3.注意个人卫生: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应专人专用,定期清洗并消毒,可采用煮沸或暴晒的方式,以杀灭可能残留的真菌,防止交叉感染。与他人接触时,避免共用这些物品,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若一人患手癣,更要做好隔离措施。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等咪唑类药物,以及特比萘芬、萘替芬等丙烯胺类药物。这些药物能抑制或杀灭真菌,减轻症状。通常需坚持使用24周,即使症状改善也应继续用药,以确保彻底清除真菌,防止复发。一般适用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手癣患者。
角质剥脱剂:对于角化过度型手癣,可联合使用水杨酸等角质剥脱剂,帮助去除增厚的角质层,使抗真菌药物更好地渗透,提高疗效。但此类药物刺激性较强,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接触正常皮肤,以免引起不适。
2.口服药物:
对于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但口服药物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如伊曲康唑可能影响肝功能,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外用药物时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抗真菌药膏,且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避免使用含有水杨酸等刺激性较强的角质剥脱剂,防止损伤儿童皮肤。若需口服抗真菌药物,必须权衡利弊,因为部分口服抗真菌药对儿童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需在医生密切指导和监测下使用。同时,要教育儿童避免搔抓患部,防止感染扩散。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许多抗真菌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外用抗真菌药膏时,应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尽量减少使用面积和时间。如需口服抗真菌药物,一般不建议使用,除非病情严重且经医生评估利大于弊。在此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手癣的治疗和预后。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导致手癣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同时,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此外,老年人皮肤干燥,在治疗手癣过程中,除使用抗真菌药物外,还需注意手部保湿,可使用温和的护手霜,以缓解皮肤干燥症状。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差,手癣可能更严重且易复发。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力。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可能需要延长疗程,并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