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是怎么引起的
日光性皮炎主要由紫外线照射引起,个体因素(皮肤类型、遗传因素)及光敏物质(内源性、外源性)也会影响发病。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儿童皮肤娇嫩,应避免紫外线强时外出,选合适防晒产品并注意饮食;孕妇皮肤敏感,避免用成分复杂防晒霜,多采用物理防晒,症状严重需就医;老年人皮肤生理功能衰退,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做好防晒,注意药物光敏性,发病及时就医;皮肤疾病患者皮肤屏障受损,积极治疗原发病,选合适防晒产品,发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一、日光性皮炎的病因
1.紫外线照射:日光性皮炎主要由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320nm)和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照射引起。UVB可直接作用于皮肤细胞,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研究发现,皮肤在接受一定剂量的UVB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会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介质,引发皮肤红斑、水肿等症状。UVA虽穿透能力强但相对UVB能量较低,不过长时间照射也能使皮肤内的光敏物质产生活性氧等有害物质,损伤细胞DNA、细胞膜等结构,参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不同季节、时段阳光中UVB和UVA含量不同,夏季UVB含量高,中午时段UVB和UVA强度均较高,此时更易发病。
2.个体因素
皮肤类型:根据Fitzpatrick皮肤分型,III型皮肤(白皙皮肤,易晒伤不易晒黑)人群对紫外线更敏感,患日光性皮炎风险高。这类皮肤黑色素含量少,黑色素作为皮肤天然的光保护物质,含量低则对紫外线防护能力弱,易因紫外线照射引发炎症。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多态性与日光性皮炎易感性相关,如参与DNA损伤修复、免疫调节等过程的基因发生突变或多态性改变,可能影响机体对紫外线损伤的修复能力和免疫反应,使个体更易发病。
3.光敏物质
内源性光敏物质:体内某些物质可因紫外线作用成为光敏物质,如卟啉类物质。患有卟啉病的患者,体内卟啉代谢异常,积聚的卟啉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活性氧,损伤皮肤细胞。另外,一些药物代谢产物也可成为内源性光敏物质,如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后,部分患者在日晒后可能发生光敏反应。
外源性光敏物质: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多种物质可成为外源性光敏物质。常见的如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某些植物(如芹菜、香菜、灰菜等)中的呋喃香豆素类物质,以及工业原料中的沥青等。这些物质接触皮肤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半抗原与皮肤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激发免疫反应,导致皮肤炎症。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角质层薄,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弱,更易患日光性皮炎。家长应避免儿童在紫外线强的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如需外出,应给儿童涂抹儿童专用防晒霜,选择物理防晒剂为主的产品,且防晒指数不宜过高,防止对儿童皮肤造成刺激。同时,可给儿童佩戴宽边遮阳帽、太阳镜,穿着长袖衣物等进行物理防晒。避免让儿童食用过多可能引起光敏反应的蔬菜,如芹菜等,若食用后应尽量减少日晒。
2.孕妇:孕妇皮肤在孕期可能会变得更加敏感,对紫外线耐受性降低。孕期应避免使用成分复杂的防晒霜,以防某些成分通过皮肤吸收影响胎儿。建议选择纯物理防晒方式,如遮阳伞、遮阳帽、防晒衣等。若出现轻度日光性皮炎,尽量采用冷敷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避免自行用药。若症状严重,需就医,告知医生自己怀孕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生理功能衰退,皮肤变薄、干燥,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的光保护能力下降。老年人外出活动时间应合理安排,避开紫外线高峰时段。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因老年人皮肤干燥,涂抹防晒霜前可先使用温和保湿护肤品。若患有慢性疾病正在服药,需注意所服药物是否有光敏性,如有则应加强防晒。一旦发生日光性皮炎,由于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差,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
4.皮肤疾病患者:本身患有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下降,更易患日光性皮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修复皮肤屏障。在病情稳定期外出时,根据皮肤状况选择合适防晒产品,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产品。若原发病处于活动期,应尽量减少日晒,可选择室内活动。发生日光性皮炎后,治疗时要兼顾原发病情况,避免治疗药物之间相互影响,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