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是正常皮肤过度接受UVB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水疱和色素沉着、脱屑,春末夏初好发,与光线照射、个体肤色、体质、种族等有关。根据日晒后发病的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症状轻重与光线照射、个体肤色、体质、种族、用药、疾病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以减轻炎症和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皮肤修复。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日晒、合理使用防晒霜、注意饮食、定期体检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日光性皮炎又称日晒伤,是正常皮肤过度接受UVB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水疱和色素沉着、脱屑。本病春末夏初多见,好发于儿童、妇女、滑雪者及水面工作者,其发病与光线照射、个体肤色、体质、种族等有关。
日光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根据日晒后发病的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
日晒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内,于曝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鲜红色,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糜烂,随后红斑颜色逐渐变暗、脱屑,留有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烧灼感或刺痛感,常影响睡眠。轻者1~2天内皮疹可逐渐消退,有轻度脱屑和色素沉着;重者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约1周左右才能恢复。
慢性型:
常由急性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脱屑,有明显色素沉着或减退,可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紫癜及萎缩。自觉症状较轻。
哪些因素会加重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长时间日晒: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加重皮肤炎症。
皮肤敏感:某些人的皮肤更容易对紫外线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加重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遗传因素:有些人可能天生对紫外线过敏,更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
服用某些药物: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磺胺类、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从而加重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可能会导致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加重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如何诊断日光性皮炎?
根据日晒后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等表现,再结合发病季节、好发部位及职业等,日光性皮炎的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还可通过光斑贴试验、紫外线照射试验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何治疗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以减轻炎症和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皮肤修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立即避免再次日晒,使用衣物、帽子、防晒霜等物理或化学方法遮挡皮肤,减少紫外线的照射。
冷敷:用冷毛巾、冰袋等冷敷皮肤,减轻炎症和疼痛。
清洗:用温水清洗皮肤,去除皮肤上的汗水、灰尘等污染物,但避免用力摩擦皮肤。
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可减轻皮肤炎症和瘙痒。
系统用药:如抗组胺药、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缓解症状,促进皮肤修复。
抗生素:如果皮肤发生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光疗:对于慢性日光性皮炎患者,光疗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日光性皮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避免日晒:减少在阳光强烈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在阴凉处活动,并使用防晒霜、遮阳伞、帽子等防晒工具。
合理使用防晒霜:选择适合自己肤质和活动场景的防晒霜,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一般来说,应在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防晒霜,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
注意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减轻皮肤氧化应激,预防日光性皮炎的发生。
定期体检:对于有日光性皮炎家族史或容易发生皮肤过敏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皮肤问题。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皮肤娇嫩,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家长应注意给儿童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并教育儿童正确使用防晒产品。
孕妇:孕妇在使用防晒产品时应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并避免使用含有致畸成分的防晒产品。同时,应注意避免在孕期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在阳光强烈的时段。
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肤变薄、干燥,更容易发生皮肤老化和皮肤癌。因此,老年人在使用防晒产品时应更加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并注意皮肤的保湿和护理。
总之,日光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好发于春末夏初,与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对于日光性皮炎患者,应避免再次日晒,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搔抓和摩擦皮肤,以免加重皮肤炎症。对于容易发生日光性皮炎的人群,应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预防日光性皮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