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是重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肥达反应有重要参考价值。预防关键是加强卫生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对病人和带菌者要进行隔离治疗和管理,切断传播途径,还可接种伤寒疫苗。
1.传染源:伤寒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即可排菌,发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成为慢性带菌者。
2.传播途径: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后,通过污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蟑螂等媒介而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病后免疫力持久,很少再次患病。
伤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肥达反应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预防伤寒的关键是加强卫生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病人和带菌者要进行隔离治疗和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此外,还可以接种伤寒疫苗进行预防。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饮食和旅行史。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氯霉素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