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外痔主要由肛缘皮肤损伤、感染、肛门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此外,便秘、腹泻、肛瘘、肛裂手术等也可能导致其发生。
1.肛缘皮肤损伤:
肛裂: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后形成的小溃疡,可引起肛门剧痛和便血。裂口感染后可形成炎性外痔。
内痔:反复脱出的内痔或嵌顿内痔,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分泌物增多,刺激肛缘皮肤,导致炎症。
外痔:肛门皮肤长期受到摩擦、刺激,或发生感染、损伤后,也可形成炎性外痔。
2.感染:
肛门周围脓肿:肛腺感染后可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扩散,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可形成肛瘘,导致肛门局部感染,引发炎性外痔。
肛裂、肛窦炎:感染可向肛缘皮下蔓延,导致肛周皮下脓肿,形成炎性外痔。
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蛲虫等,可引起肛窦炎,进而导致炎性外痔。
3.肛门局部刺激:
辛辣食物: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导致肛门局部充血、水肿,引起炎性外痔。
饮酒:饮酒可使肛门局部充血,加重痔疮和肛窦炎,从而诱发炎性外痔。
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可使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感染和炎症。
4.其他因素:
便秘:长期便秘可导致排便时过度用力,引起肛管皮肤裂伤,继发感染,形成炎性外痔。
腹泻:频繁腹泻可导致肛门局部频繁受到刺激,容易发生感染和炎症。
肛瘘、肛裂手术:手术后护理不当,可导致感染,引发炎性外痔。
总之,炎性外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肛缘皮肤损伤、感染、肛门局部刺激等。预防炎性外痔的发生,应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和损伤,同时应积极治疗肛裂、内痔、肛窦炎等肛肠疾病。如果出现肛门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