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婴儿佝偻病
判断婴儿是否患有佝偻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详细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和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观察是否有颅骨软化、方颅、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等骨骼改变,以及腹部膨隆、蛙状姿势、睡眠不安、易激惹、多汗等症状。
3.进行碱性磷酸酶、血清25-(OH)D3、血钙、磷、骨X线检查等实验室检查。
此外,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保证婴儿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和日照,及时添加辅食,对佝偻病的预防也很重要。
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判断婴儿是否患有佝偻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病史:母亲在怀孕期间是否有维生素D和钙缺乏的情况,婴儿出生后是否有日照不足、生长发育过快等情况。
2.症状:
骨骼改变:常见的有颅骨软化、方颅、前囟门过大或闭合延迟、出牙延迟、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如后凸或侧弯)等。
肌肉松弛:腹部膨隆如蛙腹,四肢肌肉松弛,无力,韧带松弛,可出现蛙状姿势。
神经精神症状:常伴有睡眠不安、易激惹、多汗、夜惊、夜哭、摇头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升高。
血清25-(OH)D3:降低,是诊断佝偻病的金标准。
血钙、磷:一般正常或降低。
骨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
需要注意的是,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需要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如果怀疑婴儿患有佝偻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对于婴儿佝偻病的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孕妇应多晒太阳,饮食应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
2.婴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IU,至2岁。
3.婴儿应多晒太阳,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4.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