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腹外疝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病因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主要症状有可复性肿块、局部坠胀感和腹痛,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治疗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等,注意事项包括术后休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和按照医生要求复诊。
1.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如某些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性因素导致腹壁强度减弱,如腹壁肌肉、筋膜等组织发育不良,或因手术、外伤等原因导致腹壁缺损。
腹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均可使腹内压力增高,促使腹外疝的形成。
2.症状
可复性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在腹股沟、阴囊、阴唇等部位出现肿块,平卧或用手推送后,肿块可回纳腹腔。
局部坠胀感:肿块回纳后,可感到局部坠胀、不适或牵扯感。
腹痛:如果疝块发生嵌顿或绞窄,可出现剧烈腹痛。
3.诊断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肿块及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等。
有时可能需要进行超声、CT等检查,以了解疝的具体情况。
4.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使用疝带压迫疝环,以阻止疝内容物突出。
手术治疗:是治疗腹外疝的主要方法。根据疝的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等。
5.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慢性咳嗽、便秘等。
及时治疗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
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肥胖。
6.注意事项
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诊。
总之,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发现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腹外疝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