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是什么样子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脱出、便血、潮湿、瘙痒、坠胀等,病因包括解剖因素、腹内压增加等,检查包括肛门视诊、直肠指诊等,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积极治疗疾病、定期检查等。
1.症状
脱出:肛门肿物脱出是脱肛的主要症状。初期肿物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发展,肿物需用手回纳,甚至无法回纳。
便血:通常为鲜红色血液,出血量较少。
潮湿、瘙痒:由于脱出的肠黏膜经常受到刺激,会出现肛门潮湿、瘙痒等症状。
坠胀:肿物脱出后,会导致肛门坠胀不适,甚至影响行走。
2.病因
解剖因素:小儿骶骨弯曲度较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容易向下移位。老年人全身组织衰退、肌肉松弛,加上多次分娩,容易导致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失去对肛管的承托作用,从而导致脱肛。
腹内压增加:长期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均可使腹内压增加,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其他因素: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内痔、直肠息肉等,也可导致直肠黏膜下层组织疏松,容易发生脱肛。
3.检查
肛门视诊:医生通过观察肛门周围的情况,判断是否有肿物脱出、皮肤黏膜是否有破损等。
直肠指诊:医生用手指进行直肠检查,了解直肠内是否有肿物、肛管的紧张度等。
其他检查:如结肠镜检查、排粪造影等,可进一步明确脱肛的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4.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包括调整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进行盆底肌锻炼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直肠悬吊固定术、直肠瘢痕支持固定术等。
5.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运动。
饮食均衡,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
积极治疗咳嗽、腹泻等疾病,避免腹内压增加。
定期进行肛门指诊和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肛肠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脱肛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肛门肿物脱出、便血、坠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等人群更容易发生脱肛,应特别注意预防和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