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什么病传染吗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好发于儿童,潜伏期2-5天,以发热、咽峡炎、皮疹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化脓性、中毒性、变态反应性等并发症,青霉素是首选抗菌药物,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猩红热患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等传播。
3.好发人群:儿童,尤其3-7岁的儿童居多,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成人也可发病,甚至新生儿也有患猩红热的报道。
4.潜伏期:通常为2-5天,最短1天,最长7天。
5.临床表现:
发热: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
咽峡炎: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皮疹为弥漫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皮疹,皮疹之间充血发红,压之褪色,触之砂纸感,一般于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消退后可有片状脱皮。
草莓舌:初期舌乳头肿胀,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草莓舌。
口周苍白圈:由于面部充血,而口周围皮肤较薄,故无皮疹而呈苍白。
6.并发症:
化脓性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
中毒性并发症: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7.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一般不难诊断。确诊需要依靠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8.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口腔清洁。
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7-10天。
9.预防:
管理传染源:对猩红热患者要进行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患者的分泌物和污染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猩红热疫苗进行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猩红热的症状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猩红热,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