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是怎么引起的
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约占90%以上,以HHV6B为主)及人类疱疹病毒7型(约占10%)感染引起,通过唾液传播为主,呼吸道飞沫传播少见,因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易发病。对于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体温、皮疹等,有高热惊厥史的幼儿发热时需及时降温,出疹期防止幼儿抓挠皮肤;家长及护理人员照顾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传播病毒。
一、幼儿急疹的病因
1.病毒感染:幼儿急疹主要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引起,约90%以上的幼儿急疹由该病毒导致。HHV6有A、B两个亚型,其中HHV6B是引起幼儿急疹的主要病原体。另外,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也可引起幼儿急疹,但其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幼儿急疹病因的10%。这两种病毒通常在儿童早期感染,多数为亚临床感染,部分儿童感染后会出现幼儿急疹症状。
2.传播途径:HHV6和HHV7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为唾液传播。幼儿在与携带病毒的人密切接触,如亲吻、共用餐具等情况下,容易感染病毒。例如,当健康幼儿接触到感染病毒儿童的唾液,病毒就可能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体内,从而引发感染。此外,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相对唾液传播较少见。
3.免疫系统特点: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当病毒进入幼儿体内后,免疫系统无法像成人那样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来清除病毒。在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抗争过程中,就会出现发热等症状,随后出现皮疹。例如,幼儿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还不够成熟,对病毒的识别和攻击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病毒在体内会有一定的繁殖时间,从而引发疾病。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幼儿:由于幼儿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皮疹情况等。若幼儿出现高热惊厥史,在发热时更要格外注意,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因为再次高热可能诱发惊厥。另外,出疹期间,幼儿皮肤可能会有瘙痒感,要防止幼儿抓挠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感染。家长可以给幼儿勤剪指甲,必要时可使用手套。
2.家长及护理人员:照顾患病幼儿时,家长和护理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自身感染病毒后又传播给其他孩子。如果家长本身免疫力较低,如长期劳累、患有基础疾病等,感染病毒后虽不一定发病,但可能成为病毒携带者,增加其他幼儿感染风险。同时,在幼儿患病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