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猩红热怎么治疗和预防
儿童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治疗以青霉素G为主,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同时需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注意治疗和预防。
一、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隔离患者: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且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5天。
休息:患儿应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小剂量退热剂,烦躁者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
2.抗菌治疗
首选药物:青霉素G。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天80万~160万U,分2次注射,疗程7~10天。
过敏处理: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疗程7~10天。
二、预防方法
1.管理传染源
隔离患者:猩红热患者应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且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5天。
接触者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密切观察7~12天,有发热、咽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猩红热患者接触。
患者分泌物和污染物应及时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可接种A群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年龄较小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幼儿,猩红热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因此,如果儿童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儿童在感染猩红热后,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以缓解咽痛等症状。
2.孕妇
孕妇感染猩红热后,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导致流产、早产等。因此,孕妇在感染猩红热后,应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孕妇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四环素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免疫力较弱,感染猩红热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因此,老年人在感染猩红热后,应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营养,多休息,避免劳累。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儿童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学校和幼儿园应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猩红热患者,避免疫情的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