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怎么诊断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步骤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选择性地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包括发热持续5天以上,伴以下5项中的4项,或伴2项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特殊人群的诊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1.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四肢变化:手掌和足底充血、潮红,恢复期蜕皮;四肢出现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片状蜕皮。
皮肤黏膜表现:多形性红斑,肛周皮肤潮红、蜕皮;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
颈部淋巴结肿大。
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血小板升高。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
血清转氨酶升高。
血清心肌酶升高。
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
3.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胸片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
4.诊断标准:
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中的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四肢变化:掌跖红斑,恢复期蜕皮;四肢出现硬性水肿。
皮肤黏膜表现:多形性红斑,肛周皮肤潮红、蜕皮。
颈部淋巴结肿大。
卡介苗接种处红斑和结痂。
恢复期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
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中的2项者,需排除其他疾病,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四肢变化:掌跖红斑,恢复期蜕皮;四肢出现硬性水肿。
皮肤黏膜表现:多形性红斑,肛周皮肤潮红、蜕皮。
颈部淋巴结肿大。
卡介苗接种处红斑和结痂。
白细胞计数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对于疑似川崎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特殊人群的诊断建议:
儿童:川崎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18个月的婴幼儿。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和详细检查。
成人:成人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与儿童相似,但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成人患者需要注意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老年人:老年人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对于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老年人,需要考虑川崎病的可能,并进行相关检查。
总之,川崎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于疑似川崎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特殊人群的诊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