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免疫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有病毒感染(如柯萨奇、EB病毒,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常见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由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经血行侵犯)、寄生虫感染(蛔虫、绦虫等,因卫生习惯差感染后毒素刺激);免疫因素是小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受病原体侵袭时免疫反应过度或自身免疫病累及;其他因素涵盖饮食因素(常食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致胃肠功能紊乱,增加感染机会)和腹部受凉(致胃肠道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降低)。家长需关注孩子症状,培养良好卫生、饮食习惯,做好腹部保暖,防疾病复发。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常见原因之一。如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引发炎症反应。临床中,多数小儿在发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而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可沿血行播散至肠系膜淋巴结。
2.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当小儿身体其他部位存在细菌感染病灶时,细菌可经血液循环侵犯肠系膜淋巴结。例如,皮肤疖肿、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可能突破局部防御,随血流定植于肠系膜淋巴结,进而引发炎症。
3.寄生虫感染:蛔虫、绦虫等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其幼虫或成虫可产生毒素,刺激肠系膜淋巴结,引发炎症。特别是卫生习惯较差的小儿,容易因误食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继而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
二、免疫因素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当机体受到外界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病原体过程中,可能过度激活,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发生免疫反应性炎症。此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小儿,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也可能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引发炎症,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三、其他因素
1.饮食因素:小儿若经常进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功能紊乱可影响肠系膜淋巴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诱发肠系膜淋巴结炎。
2.腹部受凉:小儿腹部保暖不当,受凉后可引起胃肠道血管收缩,导致胃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抵抗力降低,进而易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
温馨提示:
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若孩子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减少感染风险。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避免过多食用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餐。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做好腹部保暖。若孩子既往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史,更要注意上述事项,防止疾病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