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大便时脱肛是怎么回事
脱肛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解剖因素、盆底组织软弱、长期腹压增加、内痔Ⅲ期、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局部炎症刺激等。其主要症状是直肠黏膜自肛门脱出,严重时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可发生水肿、嵌顿、坏死,甚至感染、化脓,还可能导致肛门失禁、直肠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小儿脱肛多可自愈,老年人脱肛治疗难度较大,常需要综合治疗。
1.解剖因素:小儿骶骨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容易向下移位;老年人全身脏器组织衰退,肌肉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这也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肛脱的原因之一。
2.盆底组织软弱:营养不良或长期患病,可导致盆腔肌肉发育不良、盆底组织软弱无力,不能支持子宫、直肠或乙状结肠的固定。
3.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均可使腹压持续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4.内痔Ⅲ期、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
5.局部炎症刺激:肛窦炎、直肠炎等,可使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反复刺激肛门括约肌,导致肛脱。
脱肛的主要症状是直肠黏膜自肛门脱出,轻者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重者需用手推回,常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病情严重时,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可发生水肿、嵌顿、坏死,甚至感染、化脓。此外,脱肛还可能导致肛门失禁、直肠出血等并发症。
对于脱肛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包括调整饮食、纠正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缩短排便时间、便后立即将脱出的直肠复位等。
2.注射疗法:将药物注射到脱垂部位的黏膜下层,使黏膜与肌层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直肠。
3.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适用于直肠脱垂并发肛门松弛的患者。
4.其他治疗:如中药坐浴、针灸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脱肛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下蹲,保持肛门清洁,避免感染。
对于小儿脱肛,由于其生理结构和病因与成人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儿脱肛多可自愈,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腹泻、便秘等。如果脱肛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对于老年人脱肛,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治疗难度较大,常需要综合治疗。除了非手术治疗外,还可考虑使用中药坐浴、针灸等方法,以缓解症状。
总之,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下蹲,以预防脱肛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