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蹲久了脱肛怎么办
脱肛即直肠脱垂,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长期久蹲排便致腹压增加是重要原因,老年人组织松弛、小儿发育不完善、多次分娩女性盆底肌肉松弛及慢性咳嗽便秘人群也易发生。应对方法有:手法复位,取膝胸卧位,涂润滑剂后用手指轻推;保守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排便时间、多吃膳食纤维、避免用力排便,以及进行提肛运动;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频繁脱出需手术,如直肠悬吊固定术等。特殊人群中,儿童多因发育不完善致脱肛,多数可自愈,复位要轻柔,反复发生需就医;老年人较难自行恢复,合并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孕妇因子宫压迫易脱肛,复位要谨慎,产后女性盆底肌肉松弛,应尽早康复训练。
一、脱肛的概念及原因
拉屎蹲久导致脱肛,在医学上称为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长期久蹲排便会使腹压持续增加,这是引起脱肛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老年人因组织松弛,小儿因发育不完善,均易出现脱肛;多次分娩致盆底肌肉松弛的女性,以及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疾病的人群也易发生。
二、脱肛的应对方法
1.手法复位:若脱肛发生后,应尽快尝试手法复位。让患者取膝胸卧位,放松肛门,用石蜡油等润滑剂涂抹在脱出的直肠表面,然后用手指轻轻将脱出部分缓慢推回肛门内。但需注意,若操作过程中患者疼痛剧烈或难以复位,应立即就医。
2.保守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长时间蹲厕,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控制排便时间在35分钟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同时,避免用力排便,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
盆底肌肉锻炼:进行提肛运动,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脱肛。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3.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脱肛较为严重、频繁脱出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直肠悬吊固定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脱肛多因发育不完善导致,多数随年龄增长可自愈。家长应避免孩子长时间蹲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若孩子发生脱肛,手法复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直肠。如脱肛反复发生,应及时就医,一般不轻易选择手术治疗,以免影响孩子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因组织松弛,脱肛发生后较难自行恢复。除采取上述保守治疗方法外,若合并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需在医生全面评估后决定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加营养,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3.孕妇及产后女性:孕妇因子宫增大压迫直肠,腹压增加,易发生脱肛。孕期应多吃高纤维食物,适当活动,预防便秘。若发生脱肛,手法复位要谨慎,避免刺激子宫引起宫缩。产后女性因盆底肌肉松弛,需注意休息,尽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如产后42天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