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的概述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通常在胚胎时期形成,常见症状为腹股沟或阴囊处有肿块,可能出现腹痛、呕吐、便秘、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检查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等,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饮食、活动、伤口护理、观察病情、随诊复查等方面需注意,此外,早产儿、有疝气家族史的患儿、肥胖患儿等特殊人群更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
一、概述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以下是小儿疝气的常见症状、检查、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症状
小儿疝气的常见症状包括:
1.腹股沟或阴囊处有肿块:这是小儿疝气最常见的症状。肿块在哭闹、运动、咳嗽或站立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可消失。
2.腹痛、呕吐、便秘:如果疝气发生嵌顿,患儿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3.生长发育迟缓:如果疝气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三、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患儿的腹股沟或阴囊处,判断是否有肿块,并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楚地了解疝气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疝气、疝气的类型、疝内容物等。
3.其他检查:如果医生怀疑有其他疾病,可能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CT等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1岁以下的小儿疝气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疝气带等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疝气复位,并促进疝气的愈合。
2.手术治疗:对于1岁以上的小儿疝气患儿,或者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疝气修补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等。
五、注意事项
1.饮食:术后患儿应禁食水6~8小时,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2.活动: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以免导致疝气复发。
3.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污染。按时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4.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儿的腹部情况,如有腹痛、腹胀、呕吐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5.随诊复查: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疝气是否复发。
六、特殊人群
1.早产儿:早产儿的腹肌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疝气,且疝气更易嵌顿。因此,对于早产儿,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其腹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有疝气家族史的患儿:如果家族中有疝气患者,患儿发生疝气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腹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肥胖患儿:肥胖患儿的腹部脂肪较多,更易发生疝气,且疝气更易嵌顿。因此,对于肥胖患儿,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其腹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