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牙周炎的症状、形成原因、相关影响因素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症状包括牙龈变化(红肿、出血、退缩)、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和口臭,形成原因主要是炎症破坏及口腔卫生不佳,吸烟、糖尿病等因素会加重病情,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需针对性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一、牙龈变化
1.牙龈红肿:牙周炎早期,牙龈颜色会由正常的粉红色变为暗红色,且牙龈组织会呈现肿胀状态。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牙龈内血管扩张、充血。年轻人如果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口腔卫生又不佳,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牙龈红肿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2.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是牙周炎常见症状。炎症使得牙龈组织变得脆弱,轻微刺激就会引发出血。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牙龈出血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牙龈出血可能更难止住。
3.牙龈退缩:随着病情发展,牙龈会逐渐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牙根暴露。这会使牙齿看起来变长,牙缝变大。经常横向刷牙的人,对牙龈的机械刺激较大,更容易出现牙龈退缩。女性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也可能加重牙龈退缩。
二、牙周袋形成
正常情况下,牙龈与牙齿之间有一个浅的龈沟。当发生牙周炎时,炎症会破坏牙龈与牙齿之间的附着关系,使得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通过专业的牙周探针可以测量牙周袋的深度。牙周袋内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进一步加重炎症。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堆积的人群,牙周袋形成的风险更高。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牙周袋可能更深且更难治疗。
三、牙齿松动
牙周炎晚期,由于牙槽骨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牙齿会出现松动。轻度松动可能表现为牙齿在咀嚼时有轻微的晃动,重度松动时牙齿可能会明显移位。老年人牙槽骨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萎缩,患牙周炎后牙齿松动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经常咀嚼硬物、有夜磨牙习惯的人,会增加牙齿的负担,加速牙齿松动的进程。
四、口臭
牙周炎患者口腔内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唾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等有臭味的物质,从而导致口臭。口腔卫生差、长期佩戴假牙且清洁不到位的人群,口臭问题可能更突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加重口臭的程度。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正处于牙齿和牙周组织的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牙周炎。如发现孩子牙龈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孕妇由于生理变化易患牙周炎,孕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治疗应选择在孕中期相对安全的时期进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牙齿和牙周组织状况较差,更要注重口腔护理,出现牙齿松动等问题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拔除松动牙。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在治疗牙周炎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确保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