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牙龈瘤还是牙龈癌
判断牙龈瘤和牙龈癌可从多方面进行:症状表现上,牙龈瘤肿块局限、边界清、质地软、多无明显疼痛、一般不致牙齿松动,而牙龈癌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质地硬、疼痛渐重、易致牙齿松动;病史及生活方式方面,有牙龈慢性炎症、内分泌紊乱史易患牙龈瘤,有长期吸烟等不良习惯及癌前病变史患牙龈癌风险高;人群差异上,牙龈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孕妇,牙龈癌多见于5070岁男性;辅助检查中,影像学检查牙龈瘤多为轻度或无骨质破坏,牙龈癌有虫蚀状骨质破坏,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此外,对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发现牙龈肿物也给出了温馨提示。
一、症状表现判断
1.肿块特征:牙龈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大小不一,一般生长较为局限,边界相对清晰。而牙龈癌的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可呈菜花状、溃疡状或结节状,质地较硬。
2.颜色质地:牙龈瘤颜色多与正常牙龈相近,或略红,质地较软,一般有蒂与牙龈相连。牙龈癌的颜色可呈灰白色、暗红色等,质地硬,触之易出血,表面可伴有坏死组织。
3.疼痛情况:牙龈瘤一般无明显疼痛,除非肿块较大压迫周围组织。牙龈癌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且可能出现放射性疼痛,影响到面部、耳部等部位。
4.牙齿松动:牙龈瘤一般不会导致牙齿松动,除非瘤体较大压迫牙槽骨,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龈癌侵犯牙槽骨后,会较早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
二、病史及生活方式判断
1.病史:患者若有长期的牙龈慢性炎症、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妇女)等情况,更易发生牙龈瘤。而有长期吸烟、酗酒、口腔卫生不良、口腔黏膜白斑等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患牙龈癌的风险较高。
2.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大量饮酒、咀嚼槟榔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牙龈癌的几率。若患者有这些不良习惯,且出现牙龈异常肿物,要高度警惕牙龈癌的可能。
三、人群差异判断
1.年龄:牙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多见。牙龈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70岁人群。
2.性别:牙龈瘤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尤其是妊娠期女性,可能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有关。牙龈癌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比例较高有关。
四、辅助检查判断
1.影像学检查: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观察病变的范围、牙槽骨的破坏情况。牙龈瘤一般表现为牙槽骨的轻度吸收或无明显骨质破坏。牙龈癌则可见牙槽骨有虫蚀状、不规则的骨质破坏,甚至可侵犯颌骨。
2.病理检查:这是确诊牙龈瘤和牙龈癌的金标准。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发现牙龈肿物时,不要过于紧张,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易出现牙龈瘤,一般在分娩后可能会缩小。但仍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儿童出现牙龈肿物较为少见,若发现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性。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若怀疑牙龈癌,在治疗前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