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又痛什么原因
牙齿松动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牙周炎(牙菌斑、牙结石刺激,不注意口腔卫生、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易患)、根尖周炎(由牙髓炎发展而来,儿童常见)、外伤(受外力撞击等引起,运动员和儿童易出现)、咬合创伤(不正常咬合关系、夜磨牙和长期偏侧咀嚼导致)、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老年人及有家族病史者易出现)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干燥综合征等影响口腔健康)。
一、牙周炎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松动疼痛的常见原因。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会持续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炎症会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使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从而导致牙齿松动。随着病情发展,牙槽骨吸收加重,牙齿松动程度会增加,同时炎症刺激会引起疼痛。不注意口腔卫生,刷牙不彻底、不定期洗牙的人群更容易患牙周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口腔自洁能力减弱,患牙周炎的概率相对较高。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
二、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通常由牙髓炎发展而来。当牙髓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发生炎症,若未及时治疗,炎症会向根尖周组织扩散,形成根尖周炎。根尖周组织的炎症会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压力升高,压迫周围神经,引起牙齿松动和疼痛。患者通常能明确指出疼痛的牙齿,且牙齿有伸长感,咬合时疼痛加剧。儿童由于牙齿发育尚未完全,牙髓腔相对较大,细菌容易侵入,患根尖周炎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三、外伤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摔倒磕碰或咀嚼硬物时突然受力,都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和疼痛。轻度外伤可能仅引起牙周膜的损伤,表现为牙齿轻微松动和疼痛;严重的外伤可能导致牙根折断、牙槽骨骨折,牙齿松动程度明显增加,疼痛剧烈。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如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容易发生牙齿外伤。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牙齿磕碰受伤的情况。
四、咬合创伤
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如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干扰等,会使个别牙齿承受的咬合力过大或受力不均,长期的咬合创伤会导致牙周组织受损,引起牙齿松动和疼痛。夜磨牙的人群,在夜间睡眠时牙齿持续磨动,会加重牙齿的咬合负担,增加咬合创伤的发生风险。长期偏侧咀嚼的人,常用侧牙齿承受的咬合力过大,也可能出现咬合创伤的情况。
五、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使牙槽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牙齿的支持结构变弱,从而导致牙齿松动。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失衡,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进而影响牙齿的稳定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也容易出现因骨质疏松导致的牙齿问题。有家族性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也相对较高。
六、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口腔健康,导致牙齿松动疼痛。如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浸润牙周组织,会破坏牙周支持结构,引起牙齿松动和牙龈出血、疼痛。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容易发生龋齿和牙周炎,进而导致牙齿松动。患有这类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局部环境改变,增加了牙齿问题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