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保守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骨折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严格卧床休息,定时翻身并做好皮肤护理;二是药物治疗,用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缓解疼痛,但特定病史患者需谨慎,同时使用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如骨肽,不同年龄段用药有差异;三是物理治疗,恢复期热敷促进血肿吸收,温度、时间需把控好,避免烫伤,在专业指导下按摩放松肌肉,骨质疏松患者要小心;四是康复训练,早期卧床时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中后期随着骨折愈合增加腰部训练如五点支撑法训练,肥胖患者循序渐进。
一、卧床休息
腰椎骨折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这是保守治疗的基础。通过卧床,可减轻腰部椎体所承受的压力,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有利于骨折的自然愈合。卧床期间,要注意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1次,防止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引发压疮。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瘦弱或合并糖尿病等影响皮肤愈合疾病的患者,更应加强皮肤护理。同时,要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
二、药物治疗
1.止痛药物:骨折后往往伴有较为明显的疼痛,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症状,如布洛芬等。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影响睡眠和康复进程。但对于有胃肠道溃疡、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需谨慎,因为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2.促进骨折愈合药物:例如骨肽等,可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这类药物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效果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人身体代谢旺盛,药物吸收和利用相对较好;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需要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或调整剂量,具体需遵医嘱。
三、物理治疗
1.热敷:在骨折后的恢复期,可适当进行热敷。通过热传递,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部位血肿的吸收和消散,缓解疼痛和肿胀。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时间约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
2.按摩: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对腰部及相关肌肉进行按摩,可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预防肌肉萎缩。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因用力不当加重骨折损伤。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按摩时更需格外小心,防止引发新的骨折。
四、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训练:在卧床期间即可开始。例如进行下肢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通过这种方式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主动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每个动作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年龄较大或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适当减少训练强度和次数。
2.中后期康复训练: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可增加腰部的康复训练。如进行五点支撑法训练,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关节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为一组,每天可进行23组。此训练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但对于肥胖患者,由于腰部承受压力较大,进行此类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腰部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