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病因
龋齿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个方面。细菌方面,变形链球菌等与龋齿发生密切相关,它们产酸使牙齿矿物质溶解,儿童和老年人因口腔特点更易患龋;食物方面,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为细菌产酸供能,精制碳水化合物易致龋,酸性食物会削弱牙齿抗酸性;宿主方面,牙齿结构如窝沟、邻面等易积存食物细菌,矿化不良会降低抗酸性,唾液的清洁、缓冲等作用受流量、成分和pH值影响,分泌减少会增加患龋风险;时间方面,龋齿发生是渐进过程,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会加速其发展。
一、细菌因素
细菌是引发龋齿的关键因素之一。口腔中存在多种细菌,其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与龋齿的发生密切相关。变形链球菌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它能利用食物中的蔗糖合成胞外多糖,这些多糖有助于细菌在牙齿表面黏附,形成牙菌斑。牙菌斑是细菌生存和代谢的微环境,细菌在其中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会使牙齿表面的pH值下降,当pH值低于5.5时,牙齿中的矿物质开始溶解,逐渐形成龋洞。儿童由于口腔卫生习惯较差,更易形成牙菌斑,是龋齿的高发人群。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减弱,也会导致细菌更容易在口腔内滋生,增加患龋齿的风险。
二、食物因素
1.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是细菌代谢的主要底物。蔗糖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为细菌的生长和产酸提供能量。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如面包、饼干等,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且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较长,给细菌提供了充足的产酸时间。相比之下,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对牙齿有一定的清洁作用,能减少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的附着。
2.酸性食物:过多食用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等,会直接降低口腔内的pH值,削弱牙齿的抗酸性。儿童喜欢喝碳酸饮料,且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容易因过量饮用而增加龋齿的发生几率。老年人如果有胃酸反流等问题,酸性胃液反流至口腔,也会对牙齿造成侵蚀。
三、宿主因素
1.牙齿结构: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等会影响龋齿的发生。牙齿的窝沟、邻面等部位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且不易清洁,是龋齿的好发部位。牙齿矿化不良时,其抗酸性降低,更容易被酸性物质溶解。例如,在牙齿发育期间,如果孕妇或儿童缺乏钙、磷等矿物质,可能会导致牙齿矿化不全,增加患龋齿的风险。
2.唾液:唾液具有清洁口腔、缓冲酸性物质、抗菌等作用。唾液的流量、成分和pH值会影响口腔的生态环境。唾液分泌量减少时,口腔的自洁能力下降,细菌容易繁殖。一些疾病(如舍格伦综合征)、药物副作用等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老年人唾液腺功能减退,唾液分泌量减少,患龋齿的可能性增加。儿童在睡眠时,唾液分泌也会相对减少,此时口腔细菌更容易滋生。
四、时间因素
龋齿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细菌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到酸性物质逐渐溶解牙齿矿物质,再到龋洞形成,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如果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停留时间过长,细菌持续产酸,就会增加龋齿发生的可能性。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频繁进食零食,会使牙齿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加速龋齿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