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腹外疝,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可回纳、消失,也可能出现坠胀感或疼痛,甚至肠梗阻、疝内容物缺血、坏死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预防主要包括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过度用力、增加腹壁强度、注意饮食、积极治疗可导致腹内压升高的疾病等。
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的一类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老年患者则常为直疝。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双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单侧高。
腹股沟斜疝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开始时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行走、跑步、剧烈运动或劳动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随着病程的进展,肿块可逐渐增大,并在行走或咳嗽时出现坠胀感或疼痛。如果肿块不能回纳,发生嵌顿,可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如果嵌顿时间较长,还可能导致疝内容物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腹部触诊,检查腹股沟区是否有肿块,并了解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等情况。如果怀疑有腹股沟斜疝,还可能会进行B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主要包括疝带治疗和注射疗法。疝带治疗是使用疝带将疝内容物回纳,并阻止其突出,适用于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患者。注射疗法是通过注射硬化剂,使疝囊和疝颈发生粘连,从而闭塞疝囊,适用于较小的股疝。
手术治疗是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需要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加强腹壁薄弱部分,修复腹股沟管的缺损,防止疝的复发。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等。传统的疝修补术是通过将腹股沟管后壁的腱膜和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加强腹壁的强度,手术操作简单,但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腹腔镜疝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进行修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但手术费用较高,技术要求也较高。
腹股沟斜疝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过重的腹部压力会增加腹股沟斜疝的发生风险。
2.避免过度用力,如剧烈咳嗽、便秘等,因为这些动作会增加腹部压力,导致疝的发生。
3.增加腹壁的强度,如进行腹肌锻炼、提肛运动等,可以增强腹壁的肌肉力量,减少疝的发生风险。
4.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5.积极治疗可导致腹内压升高的疾病,如慢性咳嗽、肝硬化等。
总之,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如果出现腹股沟区肿块、坠胀感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