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原因和危害
龋齿的原因、危害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原因包括细菌因素(变形链球菌等细菌形成牙菌斑产酸腐蚀牙齿)、饮食因素(高糖饮食使牙齿长时间处酸性环境)、宿主因素(牙齿形态结构位置及唾液情况影响)和时间因素(牙菌斑长期堆积致牙齿破坏);危害有影响牙齿健康(致龋洞、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咀嚼功能(影响食物咀嚼消化及面部发育)和全身健康(引发其他疾病、影响发音及心理健康);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帮助养成卫生习惯、控糖并定期检查,老年人要保持口腔清洁、用含氟牙膏、定期检查洁牙及修复缺牙,孕妇要注意口腔卫生、少甜食,建议孕前全面口腔检查治疗。
一、龋齿的原因
1.细菌因素: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细菌是引发龋齿的主要致病菌。这些细菌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中的细菌能够利用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齿。例如变形链球菌可以代谢蔗糖产生细胞外多糖,有助于细菌在牙面黏附,进而破坏牙齿结构。
2.饮食因素:高糖饮食是导致龋齿的重要危险因素。蔗糖、葡萄糖等糖类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会迅速产酸,频繁摄入含糖食物,尤其是粘性大的糖类,会使牙齿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增加龋齿发生的几率。儿童爱吃糖果、喝甜饮料,成年人常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且不及时清洁口腔,都容易引发龋齿。
3.宿主因素: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的发生密切相关。牙齿的窝沟、邻面等部位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和细菌,不易清洁,是龋齿的好发部位。此外,唾液的流量、成分和缓冲能力也会影响龋齿的发生。唾液分泌量少、缓冲能力差的人,牙齿抗酸能力较弱,更容易患龋齿。老年人唾液腺功能减退,唾液分泌减少,患龋齿的风险相对较高。
4.时间因素:龋齿的发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细菌附着到牙齿硬组织破坏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口腔卫生习惯差,牙菌斑长期堆积,牙齿持续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就会逐渐形成龋齿。
二、龋齿的危害
1.影响牙齿健康:龋齿会导致牙齿硬组织逐渐破坏,形成龋洞。龋洞会不断扩大,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导致剧烈疼痛。若不及时治疗,炎症还可能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甚至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2.影响咀嚼功能:牙齿龋坏后,咀嚼时会出现疼痛,影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长期单侧咀嚼还可能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影响美观。儿童龋齿会影响食物的摄取和营养的吸收,进而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3.影响全身健康:龋齿产生的细菌和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等。此外,牙齿缺失还会影响发音,对社交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牙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卫生意识薄弱,爱吃甜食,患龋齿的风险较高。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控制儿童的糖分摄入,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2.老年人:老年人牙齿磨损严重,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患龋齿的几率增加。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及时修复缺失牙齿。
3.孕妇: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唾液的成分和流量,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食用过多甜食。同时,孕期进行口腔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建议在孕前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