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要怎么办
小儿疝气通常指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多因鞘状突未闭合,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病率更高。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处可复性肿物,腹压增加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安静等状态可回纳,部分患儿伴不适,肿物不能回纳可能是嵌顿疝需紧急处理。治疗上,1岁以内可保守治疗如用疝气带,但有风险需密切观察;1岁以上一般建议手术,包括传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护理方面,日常生活要避免腹压增加并观察肿物,术后做好伤口、活动、饮食护理。同时温馨提示,早产儿等特殊情况要格外关注复查,有基础疾病要告知医生,保守治疗按指导操作,家长要了解手术风险配合治疗。
一、小儿疝气的概述
小儿疝气,通常指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因鞘状突未闭合所致。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右侧多于左侧,双侧发病约占10%15%。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发育不完善,发病率更高。
二、小儿疝气的表现
小儿疝气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处可出现可复性肿物,即在孩子哭闹、剧烈运动、便秘等腹压增加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安静、平卧或用手轻推时肿物可回纳消失。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腹痛、腹胀、呕吐等不适,若肿物不能回纳,出现疼痛加剧、哭闹不止、发热等症状,可能发生了嵌顿疝,需紧急处理。
三、小儿疝气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有自愈的可能,可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措施为使用疝气带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需注意使用方法,避免损伤皮肤。然而,保守治疗有一定风险,如发生嵌顿疝的概率相对较高,故需密切观察。
2.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1岁以上的小儿疝气自愈可能性较小,一般建议手术治疗。若频繁嵌顿或发生嵌顿不能及时回纳,应尽早手术。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传统疝修补术:通过高位结扎疝囊来治疗疝气,手术效果确切,但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稍长。
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能同时发现对侧隐匿疝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
四、小儿疝气的护理
1.日常生活
避免腹压增加:尽量减少孩子哭闹、咳嗽、便秘等情况,若孩子有咳嗽、便秘,应及时治疗。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观察肿物情况:日常注意观察疝气肿物的大小、能否回纳等,如发现肿物突然增大、变硬、不能回纳、孩子哭闹不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按医生要求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
活动管理:术后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活动,防止腹压增加导致疝气复发。可根据孩子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护理: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
五、温馨提示
1.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因身体发育不完善,疝气发病率高且病情可能更复杂,家长需格外关注,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疝气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若孩子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治疗疝气时,需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全面评估手术风险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在使用疝气带等保守治疗方法时,家长务必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操作,注意观察孩子皮肤有无过敏、破损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4.小儿疝气手术虽为常见手术,但任何手术都有一定风险,家长应充分了解手术相关事宜,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帮助孩子顺利康复。



